第410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 (第3/3页)
因为在纸上刷了桐油。
为了获得稳定桐油,朝廷对于百姓种植油桐树有补贴,但是依然有很大的缺口。
漆树就更不要说了。
在合成油漆出现之前,漆树生产天然大漆,一直都是重要防腐材料。
此外利用大漆制作的漆器,也是大明出口的拳头产品,是全球贸易中颇受欢迎的奢侈品。
这两种经济作物,恰好都是广西山区适合种植的。
朝廷只要搜集原料,然后就可以在广西的工厂加工,运输到京师就能卖出高价。
果不其然,这四种作物都引起了土司使者们的兴趣。
种树其实不难,漆树和油桐树都一样,只要定期收获就行了,需要的就是人手,技术难度很低。
土豆和红薯的种植听起来也很容易,不需要太高深的农耕技术,这都是山里的土司能做到的。
这些东西都能换到银元,那还造什么反!?
这些部落土司只是山里的土大王,他们可没觉得自己能推翻大明。
有时候闹一下,不过是为了更好的待遇罢了。
贸易能过上好日子,那要造反干什么?
反正种树种田的,都是土司部落的底层百姓。
面对这样的三条约法,在场的土司使者们几乎是瞬间就答应下来。
还有什么不答应的理由呢?
在召唤完了这些使者后,经验丰富的老官僚涂泽明,开始和省城桂林的官员们,打起了文书官司。
涂泽明首先向广西全省官员宣告,皇帝和内阁是让他来防城主持开港事务的,这是广西的头等大事,所以在处理完防城的开港事务之前,他涂泽明是不会去省城的。
所以涂泽明要求,日后布政使衙门的文书,都要送到防城内。
除此之外,涂泽明还冻结了整个广西的人事权。
这一下子,可就把整个广西的官员给弄疼了。
人事权,就是省一级布政使衙门的最大权力。
没有布政使衙门的认可,衙门没办法补充官吏,新上任的达不到合法身份。
涂泽明这样一来,算是卡住了所有广西官员的脖子。
省城的广西参政叶可成急坏了,他又多次给涂泽明写信,请他尽快来省城交接,处理一下急切的公务再去防城督办开埠也不迟。
但是涂泽明不为所动,依然坚持留在防城。
一时之间,这些广西大员的师爷幕僚往来于防城和省城之间,多方打探涂泽明的态度,最终明白了涂泽明的要求。
涂泽明的条件,是南宁府、防城港和梧州,这一府一州一港开征商税。
明白了涂泽明的条件之后,广西的官员串联了一下,最终广西参政叶可成拍板,全力支持布政使大人的意思,请涂布政使先来省城到任再说!
虽然南宁府上下的官员最不乐意,但是在这时候,也没人能违逆整个省的意见。
涂泽明之所以选择南宁府,是因为这是广西仅次于省城桂阳的重要市镇。
在苏泽原时空,南宁最终成为了广西的省会。
除此之外,南宁还位于广西汉人聚居区和土司控制权的交界地带,这里也是最适合进行贸易的地方。
在涂泽明看来,南宁甚至是要比桂林更适合做省城的地方。
梧州自然不必说了,是大明在广西地区最重要的盐关,也是几省的商业转运总枢纽。
完成了一府一州一港都开征商税了,涂泽明这才在陈璘等安南军的护送下,满意的前往桂林上任。
七月二十七日,河南怀庆府、广西南宁府、广西梧州、广西防城港,都上书请求开征商税,皇帝准奏。
同时皇帝又发布圣旨,对已经开征商税的地区实行分税改制,并在各地设置商税局,专门负责征税。
这两件事刊登在报纸上之后,然后通过报纸传递到地方上。
各地方的官员也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府也可以申请开征商税,那省内的各府就各怀心思了。
这商税本身就是有利有弊,以省为单位,还能勉强形成共识,但是以府为单位,那大家的想法就活动了。
而论散装程度,又没地方能比得上南直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