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412章 鸽子很忙

第412章 鸽子很忙

    第412章 鸽子很忙 (第1/3页)

    《江左雅报》,是《新君子报》在江南舆论破产后,取代《新君子报》原本生态位的新报纸。

    自从《新君子报》背叛之后,江南士绅痛心疾首,最终总结原因,是因为《新君子报》的总编陈于陛是四川人!

    他连江南士绅都不是,办的报纸还能为江南士绅说话吗?

    在确定了这一点后,江南士绅决定办一份自己的报纸!

    《江左雅报》应运而生。

    这份报纸的主编是周履靖,嘉兴人,此人没有科举,但是在江南文坛名声很响,曾经和当今文坛宗主王世贞交游。

    周履靖擅长书画,又是诗词大家,又是一名藏书家和出版商。

    这样的身份,让他创办《江左雅报》之后,立刻得到了江南士绅的响应。

    总编部设在苏州,编辑部内也都是江南知名的才俊。

    周履靖又拿出自己的藏书,报纸以“雅”为切入点,坚持高级路线,经常邀请江南士子写文章,很快在江南文化圈打开了销量。

    在北方居住游宦的江南人也不少,而且江南一直都引领大明文坛,在北方读书人中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江左雅报》也从松江北上,在直沽也会设立报馆发行。

    苏泽对《江左雅报》没有太大的兴趣,但是罗万化执掌《乐府新报》,也要关注潜在的竞争对手,所以也订阅了这份报纸。

    罗万化拿着最新一期的《江左雅报》说道:

    “子霖兄,这《江左雅报》倒是也有几分新意。”

    “一甫兄为何这么说?”

    罗万化说道:

    “这《江左雅报》分设南北,南北的报馆各自发行,还会互相交流文章,南报有新意的文章送到北方后,北报也会刊登,而北报的时政要更快,南报就会转载。”

    “南北两份报纸共同发行,订购一份北报还会送一份南报,也难怪能够异军突起,成为发行量第五的报纸。”

    苏泽听完也觉得这《江左雅报》是有几分小巧思的,能在四大报格局已经定型的时候,异军突起从一众中小报纸里冲出来,果然是有两把刷子的。

    顾宪成的文章也是这样,他的文章被北报的报馆采用,刊登在本期的二版上。

    接着文稿会用快船送到江南,再在南报上刊登。

    罗万化翻开二版,看完了顾宪成的文章后,连忙将报纸递给苏泽说道:

    “子霖兄,你的计策奏效了!”

    苏泽接过报纸,看完了顾宪成的文章,又看到顾宪成的署名之后,忍不住说道:

    “我若是常州府人,看到这篇文章,也要支持开征商税了。”

    罗万化也跟着笑起来。

    罗万化看到苏泽面前摊开的奏疏,又好奇的问道:

    “子霖兄是要上疏吗?”

    苏泽点头说道:

    “前几日张相公派人送来水师的信,这些年砍伐过度,苦兀的贡木越来越少了。”

    “现在正是朝廷急需木材的时候,又有民用造船争抢上等木材,张相公派人送来这封信,希望我帮忙想想办法。”

    罗万化问道:

    “苦兀的木材都砍伐光了吗?”

    苏泽摇头说道:

    “这也不至于,苦兀那边的森林密集,但是木材砍伐不是难题,难的是运输。”

    “一甫兄也知道的,当年先帝重修三大殿,从云贵运送梁木,一根木梁的运费就高达几千两银子,贵的主要就是运费。”

    “苦兀贡木之所以价廉,是因为苦兀是海岛,只要砍伐过后就可以直接装进木料船,然后运输到海港造船,省去了很多运输成本。”

    “但是现在沿海沿港的森林都砍伐完了,以苦兀的人口无法组织人口去更远的森林砍伐,这贡木的数量也就下来了。”

    听到苏泽这么讲解,罗万化立刻明白了。

    海运的优势就是成本低,造船自然是要算经济账的事情。

    “那子霖兄有什么办法?”

    苏泽说道:“其实也有办法。”

    这下子罗万化也是惊了,这样的难题苏泽都有办法?

    苏泽摊开一张地图说道:

    “其实辽东有很多的木材,辽河沿岸,特别是辽阳以北的地方,这里有成片的森林。”

    “辽河只要简单疏通一下,也是能够运输巨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