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安东都护府 (第3/3页)
跟在主官后面实习。
而且新军的军职都满了,他们要等到上一批学长晋升上去,或者等朝廷下一轮筹建新军的时候,才有机会获得正职。
所以这个结业考核,其实更多的是针对后面几期的武监生。
对这第一期的武监生来说,结业考核更多是个荣誉性质的东西。
夏忠孝说道:
“班正,你不知道,这次武监新生入学竞争可激烈了!”
李如松点头,这又要说第一期走运了。
第一期武监生,很多勋贵世将都不愿意将子弟送过来,认为这是朝廷为了控制他们袭爵袭职,卡他们的新手段。
可是现在大家发现,武监生的前途大好,这时候他们再想要将子弟送过来的时候,兵部又翻脸了。
按照兵部的说法,超过二十岁的勋贵和世兵子弟,武监已经不收了。
上武监之前,还要参加考核,如果考核不过,还要先去武监预科读书。
考核的难度自然也是越来越高,也就是说,以后要读武监,先要在武监预科读书毕业才行。
这又增加了读书的难度。
甚至听说如今武监预科都要考核了,这样下来,岂不是要先上武监小学?
这也太离谱了。
李如松并不知道,在后世这才是正常培养人才的通道,他们这第一期武监生才是离谱的,入学后毕业都不用等待分配,一出学校就是军队的主官。
夏忠孝说道:
“听说几个勋贵还要去闹,想要硬塞到武监去,被苏教务长知道了。”
“然后呢?”
“苏教务长告诉了监副,听说监副将这些勋贵唤到定国公府上骂了一顿,他们保证再也不敢了。”
“哈哈!”
李如松也觉得这帮勋贵脑子傻了,他甚至觉得定国公徐文壁是在保护他们。
如果苏教务长上本弹劾他们,这些勋贵怕是要被皇帝陛下重罚。
武监可是陛下亲任监正的,哪里是他们撒野的地方!
李如松又想到了朱时坤,怎么同样是勋贵子弟,人和人之间的差距这么大呢!
夏忠孝又说道:
“现在家中有适龄子弟的,都赶紧往武监预科送呢,反倒是那些快要成年的子弟们,现在在大骂朝廷不公,搞年龄歧视。”
夏忠孝摸着脑袋问道:
“这是不是都是苏教务长谋划好的啊?我脑子笨,班正你怎么看?”
李如松点头说道:“必是如此!这些成年的勋贵世兵子弟,想法和见识都固定了,不少都是不堪用的纨绔子弟,他们要是进入咱们武监,反而会败坏武监的风气。”
“让年级更小的去上预科,从小培养,这才是我们武监需要人才。”
“而且力气是要从小打磨的,身体也要从小养,听说教务长早早就给预科供应牛奶,肉食也是管饱的,为此陛下可是从内帑掏了不少银元。”
夏忠孝连忙说道:
“原来如此!苏教务长也太厉害了吧!当年武监预科成立的时候就算到这些了?”
李如松也不知道苏泽是有意还是无意的,但是这位教务长大人从来都是以擅长谋局著称,他很多布局都是几年前就埋下伏笔的。
比如平民子弟入职武监预科。
当年武监预科刚成立的时候,让地方上推荐入学,第一期预科就弄进去了很多平民人家的子弟。
这其中很多人家境困苦,都是靠着预科的廪饩和免费伙食,才完成了预科的学业。
其实前两期也有贫民子弟,但主要是武举入学的,人数不多。
但是第一期武监预科中,就有了近三分之一的平民子弟。
李如松再思考苏教务长的谋划,更是觉得其中蕴含深意,这绝对是早早谋划好的。
以后武监越来越正规,就必须要从武监预科入学,但是武监预科已经留了一定名额给平民子弟。
想到这帮勋贵们,苦心谋划,在陛下身边搞禁卫营,想要提高勋贵的影响力,却被苏教务长偷了家,在军事体系中撕开了平民晋升的口子。
李如松的嘴角笑容就压不住了。
和苏教务长耍心眼子,这帮勋贵加起来都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