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1968:从养殖开始奋斗 > 第251章 让他过来做个当面汇报,大家有问题也可以当面问清楚嘛!

第251章 让他过来做个当面汇报,大家有问题也可以当面问清楚嘛!

    第251章 让他过来做个当面汇报,大家有问题也可以当面问清楚嘛! (第3/3页)

   这时候三人也清楚,领导看起来还是很看好蓝水农场发展的。

    苏北。

    苏文宸在信发出去之后,也趁着这段时间,把周围的沛县,丰县,砀山县,萧县四个地方,全都开车调研了一圈,甚至包括各县大部分情况,也都了解了一个遍。

    最后发现,这四个县的日子过得都不怎么样。

    可以说大同小异,几乎每个县都是十几二十万亩的盐碱土地,平均亩产也基本都在一百斤左右徘徊。

    基本已经跟跟西南山区也差不太多了。

    而且山区还能放牧,这边只能看着大片大片的盐碱地地在那里荒着。

    只有得到县里资源倾斜的那些公社,要稍微好一些,而那些处于县边缘的公社,日子就要困难很多了。

    基本就是刚刚处于饿不死的状态。

    现在还没有治理的大片黄泛区,基本都是集中在四县的边缘地带。

    苏文宸也理解,各县里的这点资源肯定是要紧着周围的地方县发展。

    当然其实压根没多少资源,因为苏文宸调研一圈,发现四个县加起来总共也就才三十台拖拉机。

    因为其中其中沛县的湖西农场自己就占了一半,剩下的三个县,基本一家就四五辆的样子,基本也都集中在县里的农场和少数先进大队的手里。

    由于湖西农场是苏省的省属农场,所以苏文宸觉得这四个县的机械化,可以说都约等于一点没有。

    至于工业,基本可以说是一点没有,苏文宸一圈调研完之后,发现只有沛县和萧县有少量的煤矿开采,其他最算的上的工业,就是一家打造锄头之类的农具厂了。

    所以一圈调研完毕,苏文宸就回到黄楼公社了。

    因为他知道,这地方破局只能靠外面资源进来才能打破,只靠本地自己慢慢发展,估计永远得比别的地方,落后几个版本,发展不起来。

    黄楼公社。

    寒风卷着细碎的盐碱土刮过黄楼公社的田野,上百名社员正分开用石磙子,来回的碾压麦田——本该青绿的冬麦田,却泛着白霜似的盐渍。

    苏文宸蹲下后,抓了把土,用手搓开板结的土块,上面还有点点盐粒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亮光。

    “曹教授,看来如果不抬田,挖好排碱渠,就算治理好了,后续的盐碱也会像这样反上来啊。”

    听到苏文宸这话,曹济文点点头。

    “是啊,但是这些当地的社员们也没有办法,不管是从别的地方挖土过来,还是在这些田附近大量挖排碱渠,都不是个小工程。”

    “只能这样先种上小麦,趁着冬天用石磙子压一压,土压实了,盐碱往上反的程度就会减少很多。”

    “不过也就是冬小麦可以,其他的可不行,所以这边很多田都是种小麦较多!”

    苏文宸听到这话,也笑道。

    “确实,我记得我们大队,每年种的冬小麦,也会特意在冬天用石磙压一压,说是能增产不少呢,有时候石磙子不够,还让一群人上去踩呢!”

    曹济文点点头。

    “这种方法在北方确实有用,冬前镇压能有效保墒防冻,在返青期镇压,可以暂时抑制地上部分生长,促使养分向根系转移,有效提高麦穗数旺长麦田,并且后面的倒伏风险也会减低很多。”

    “但是过了淮河之后,就没必要了,越往南去冬季也越湿润,土壤粘性也更重,这时候一压基本很容易形成土地板结,得不偿失。”

    就在两人说话间,传来急促的自行车铃响,并且伴随着激动的吼声。

    “苏主任!苏主任!有你的加急信件!”

    苏文宸放眼望去,远处一个脸庞黝黑,穿着一件已经洗的发白的藏蓝色干部装的中年人正骑着一个自行车,快速朝着这边骑过来。

    在骑到苏文宸和曹济文所在的田梗处之后,直接把自行车一歪,踉跄着冲下田埂。

    平时只要是占上点灰都得擦干净的自行车,此时对方也完全没有心思在意。

    苏文宸看到对方激动地样子,若有所思,不过还是打趣道。

    “杨书记,你们公社这是书记都得兼职邮递员了?”

    听到这话,杨振业摆了摆手。

    “苏主任你就别打趣我了,你快点看看,上面是不是批准了?”

    说着目光灼灼的看着递给苏文宸的信件。

    因为自从消息透露出来之后,他就十分忐忑,要是本来一直没有什么波澜他到也不至于如此。

    可是自从知道,蓝水农场有意在这里建立分场,他已经好几天都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了。

    跟杨庄大队那边比较封闭不一样,他作为公社书记,各种报纸新闻什么的都是必须要了解。

    而报纸上最近报道的最轰动的一件事,就是蓝水农场凭借一场之力,创下了接近一亿美元的产值。

    在第二天杨庄大队的大队长来通知他的时候,他还以为杨景福是生癔症了呢。

    毕竟人家蓝水农场成创汇这么多,全国有多少好地随他们挑选,怎么可能来他们这破地方来建立分场。

    甚至就算杨景福赌咒发誓,他也将信将疑,觉得是不是有人打着蓝水农场的旗号招摇撞骗。

    直到亲自去县里确认才知道,地区确实发了一份配合协助蓝水农场进行调研的文件。

    也是这时候,他才发现好像天上确实落下馅饼了,要说他们这片最羡慕谁,那肯定就是隔壁沛县的湖西农场了。

    在被划为省属农场之后,直接好几辆拖拉机拨下来,社员变成农场职工,每月都可以获得规定的定量粮食和工资。

    运气好被规划进去的公社也改组成农场分场的生产部门领导。

    所以在确认消息之后,他一直处于患得患失的状态。

    一方面希望蓝水农场在这边建立分场,毕竟他们这边太苦了,急需要外力来打破这种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也在迟疑,万一他们公社没被划进去怎么办?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眼睁睁看着别人享福了,特别是这种大家以前都是穷兄弟,现在你却突然富了起来,能够优哉游哉的享清福了。

    对于很多人来说,那还不如一起穷呢!

    所以在看到苏文宸撕开封口,他感觉自己苏主任都还要忐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