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盐碱地上开新路,瘠田垄里起金仓! (第2/3页)
带动整体特区腾飞。
“看来消息都传回来了。”
“这次在京市,经过多轮汇报,讨论,争取。”
“我们特区的四个项目——大型化肥生产线,大型饲料氨基酸生产线,种禽孵化环境控制系统,以及食用菌精密发酵和离心分离设备。”
“全部获得批准,正式列入七二方案采购目录!”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响起压抑不住的吸气声和轻微的议论声。
虽然早已听闻喜讯,但亲耳从苏文宸口中得到最权威的确认,那份震撼和喜悦依旧无比强烈。
每个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苏文宸继续声音沉稳的说道。
“这是国家对我们特区过去成绩的极大认可,也是对我们未来发展寄予的厚望!”
不过随后话锋一转,语气也陡然严肃起来。
“四个项目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环环相扣。”
“化肥是土地增产的根基,饲料是扩大肉禽养殖的关键,孵化系统是突破种禽繁殖瓶颈的利器,菌种设备则是食品深加工和未来生物经济的源头。”
“它们组合起来,就是要打造一条从‘地头’到‘餐桌’的高效产业链。”
“目标是让我们黄淮海特区的农牧产品,不但要供应本地,更要辐射周边,甚至最终走向全国,走出国门,赚取宝贵的外汇!”
“当然现阶段谈深加工产品出口,还为时过早。”
“不过我希望,目标各位还是要有的!”
“这次上面也已经决定,后续对所有出口商品,我们每出口1美元商品,上面就补贴咱们1块钱。”
苏文宸顿了顿,目光如炬地扫视着四位县长。
“所以,项目的落户,绝不能只看一地一县的得失。”
“要考虑交通物流,要考虑产业配套,要考虑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更要考虑对整个特区,乃至未来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
“这四个项目建起来,不是终点,而是我们产业升级的起点。”
“这一点,大家务必牢记!”
苏文宸这番话,既是鼓舞,也是警醒。
刚才跃跃欲试,准备为本县争抢项目的氛围,被苏文宸强调的“整体利益”和“发展格局”一下子压了下去。
大家的神情都庄重起来,只能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明白,主任!我们沛县一切听从组织安排,为大局服务!”
“主任,我们萧县一直都是以整个特区为一盘棋!”
“主任,你直接安排就行了,我们丰县绝对没有二话!”
砀山县的王荣山欲言又止。
可是看着前面一个个的表忠心,最后还是道。
“主任,我们砀山县也没有任何意见,坚决服从组织安排。”
苏文宸微微颔首,这才进入具体议题。
他拿出随身的笔记本翻开道。
“现在,我们来具体讨论一下项目的初步选址构想。”
“大家有什么优势和想法,都可以畅所欲言。”
赵国华立刻挺直腰板。
“围绕火车站,我们已经平整出相当规模的工业用地,仓库设施正在配套建设中。”
“从原料运入到成品运出,这里无疑交通最便利,物流成本最低。”
“特别是大宗的化肥生产和饲料加工,运输量极大,我认为大型化肥厂选在黄口最合适。”
听到赵国华这话,沛县的李琨立刻反驳道。
“赵县长说的有道理。”
“黄口的交通枢纽位置确实无法替代,但我们沛县的饲料工业基础比较好,而且我们原材料可以直接从本地获取,我认为大型饲料厂我们这边也比较合适。”
砀山县的王荣山也补充道。
“主任,我们砀山县也有一个砀山站点的,虽然小了点,但化肥厂落在我们这边也可以的。”
赵国华立刻站起来反驳道。
“你们那个是以前的小站点,装装普通货还行,真走大宗商品的运输,你们那个小站能忙的过来吗?”
“现在我们黄口站可是扩张成跟徐州站那种一级站点了。”
王荣山自然不想放弃道。
“主任,如果真落在我们砀山县,我们砀山县自己出钱扩建!”
苏文宸直接摆了摆手。
“行了,砀山县在特区的规划中,主要发展果园和高端林下肉鸡经济,化肥生产这种带有化工性质的产业,就不往那边安排了。”
“荣山同志,你要记住,要打造高端肉鸡品牌,就一丁点污染别给我沾上。”
“真要是在果园边上建一个化肥厂,先不说有没有影响。”
“别人听了估计就已经得摇头了?”
听到苏文宸这话,王荣山点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