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总统先生,欢迎您访问我们黄淮海特区! (第3/3页)
特区通往机场的主干道两侧开始了彻底的清理扫除。
积雪杂物被清走,新栽的行道树绑上了防冻草绳。
路过的村庄房舍,也组织人手帮忙清扫、规整,尽可能展现出整洁的面貌。
毕竟这是他们第一次在国际上展现他们的农村生活。
特区保卫部门的骨干,也会同从上级借调来的专业安保人员。
开始一遍遍实地踏勘访问团预定的每一个考察点。
从盐碱治理示范区,到治碱兔大型养殖点,甚至砀山的金羽鸡梨园,丰县菌菇暖房大棚苏文宸都让人重新勘察了一遍。
路线优化,警戒岗位预设,人员背景排查,每一项工作都在高度保密下紧张进行。
而特区宣传办,也跟各县乡干部一起。
从口头传达,农垦场小队长的地头宣讲……各种渠道都在反复强调。
安心过年就好,不必刻意围观,不必过分警惕。
只要将他们特区,靠双手奋斗改变命运的精气神展现出来就可以了。
就这样,时间在忙碌中飞快流逝,经过半个月筹备。
时间进入,1972年2月25日。
冬末春初的黄淮海平原,依旧带着料峭寒意,但特区上下却涌动着一股前所未有的热流。
上午十点刚过,特区新建的临时机场已是戒备森严。
经过近半个月紧锣密鼓,夜以继日的筹备,联合指挥部下的各项预案已反复演练确认。
通往机场的主干道清扫得一尘不染,两旁新栽的小树绑扎着防冻的草绳,精神地挺立着。
苏文宸身穿一套熨烫平整的灰色中山装,站在特区管委会一众干部及四县负责人的最前列。
众人神情肃穆而内敛,目光投向跑道尽头晴朗但微冷的天空。
终于,一个低沉而清晰的通报打破了宁静。
“目标出现,高度下降,预计十分钟后降落。”
对讲机里传来指挥部的提示,雷柏良向苏文宸和领导微微点头示意。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凝视着那逐渐放大的银灰色身影。
一架涂装着美国国旗标志的波音707专机,如同时代巨鸟,缓缓降低高度,平稳地滑落在这片曾经被视为不毛之地的盐碱滩涂之上。
巨大的引擎轰鸣声由远及近,最终稳稳停住。
舱门打开,舷梯放下。
首先下来的就是两边联合的安保人员,他们神情警惕地扫视着四周。
后面就是上百名挂着相机,神色十分好奇的记者团的成员陆续从舷梯上走下来。
看着眼前,列队迎接的人群,虽然着装朴实但精神面貌良好。
前几天,他们刚刚领略过了这个古老国度的首都。
现在他们也想看看,这个国家其他地方,特别是另一个维度的乡村,究竟是什么样子。
下机的途中,也都议论纷纷,几乎所有人眼神中都充满了好奇和探究。
在记者团全部下来之后,一个个照相机和摄像机被架起。
紧接着,一位身着合体深色西装,身形高大的外国政要出现在舱门口,标志性的坚毅面庞正是美国历史上首位访华的总统。
他站定片刻,目光深邃地扫过这片对他来说陌生而又充满探索意义的土地上。
然而下一刻,对方身边又出现一个身影,所有人的目光又瞬间聚焦在了他身旁的身影上。
“总统先生,欢迎您访问我们黄淮海特区!”
接着简短而庄重的欢迎仪式在机场停机坪旁举行。
“正在这片土地上书写改造自然,战胜贫困的崭新篇章。”
“我们希望这次访问,能让美国人民看到一个真实的,一个正在发展的,一个正在努力改变命运的中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