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镬气 (第2/3页)
索性就捡了个巷子里面看着还算干净且人少的摊子吃饭。
“小郎君想吃点什么?”
“都有什么?”
“就两种肉面。”摊主说道,“一种是带肉浇头的浓汤大燠面,另一种是橙薤调的大小抹肉淘面。”
因为成都夏天就是比较湿热的,此时陆北顾觉得身上被衣服弄得黏糊糊的很是难受,所以看着浓汤肉面其实也没有太大胃口。
他说道:“来份橙薤调的面。”
面是马上就要煮好的,所以很快就盛上来了。
陆北顾接过碗,只见面条上淋着琥珀色的肉酱,肉末细碎油亮,最外面则是铺着一层橙薤,一边的金橙丝切的细如发丝,一边则铺着薤白的青白碎末。
他挑起一筷子面条先尝了尝,肉酱的咸鲜裹着面香在口中漫开,面条是从井水里过的,爽滑筋道,吸饱了酱汁却丝毫不黏糊。
随后又夹了一筷子橙薤酱,橙丝很脆嫩,嚼起来带着微微的果香,薤白的辛香又恰到好处地解了肉酱腻。
左一筷子,右一筷子,一碗面很快就吃完了。
陆北顾吃到额头微微沁汗都还有点舍不得,索性连碗底的酱汁都用面刮得干干净净。
吃完后,他长舒一口气,只觉得晨起的湿热烦闷一扫而空,整个人都清爽起来。
摊主正巧抽出手来,见他吃得香,笑着问:“小郎君可还满意?”
陆北顾点点头,掏出铜钱递过去:“这橙薤调得极好,酸甜开胃,暑天吃再合适不过。”
古人云,仓禀实而知礼节。
人都是吃饱饭以后才会胡思乱想。
看着这些摊主的各色早餐,陆北顾一边走路,一边思考。
牛顿作为一个学者,看到苹果掉下来并没有想这个苹果好不好吃,而是想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
陆北顾也是学者,但他跟牛顿不一样......他是很认真地在想关于吃的问题。
这段时间,四川的各种吃食他也没少品尝。
但他发现了,在如今的大宋,虽然蒸煮类的食物花样繁多,点心之类的更是品相极佳。
但是炒菜,却远不如现代!
为什么呢?
是因为锅不行吗?
陆北顾瞟了眼小巷子里摊主们的锅,显然不是如此。
在这个时代,真正适合炒菜的薄壁铁锅,也就是“镬”已经被广泛使用了,民间也形成“镬气”的概念......就是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