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大宋文豪 > 第58章 倒拔题

第58章 倒拔题

    第58章 倒拔题 (第1/3页)

    “如今我对《论语》已经背熟,单是考县试,只要身体状态不出问题,大脑能够正常运转,帖经这一科目,是一定能够做到十道题全对的!”

    看着手上已经有点卷边的书籍,陆北顾心中思索道。

    “不过也只是应对县试,若是州试,听计云说,难度还要再上一档!”

    宋代科举考试没有明代清代那么变态,不会给弄个“截搭题”出来。

    但要是觉得把《论语》背熟,就能在州试也达到十题全对的成绩,那可就真想多了。

    用常规思维想都知道,玩个游戏不同周目的难度还不一样呢,怎么可能不同等级的考试,题目难度没有任何变化?

    实际上,帖经这个考试科目的难度是有的,只是不在县试而已,等到了州试,就开始出现“倒拔题”了。

    所谓“倒拔题”,就是考官为增加考试难度,故意从中《论语》中选取孤章绝句或易混淆的难句作为考题,且前后遮蔽的方式异常刁钻,如只露出一两字或遮蔽学生背诵时候常用到的记忆点,要求考生根据有限线索补全原文的一种题型。

    请问,假设你把《论语》背熟了,那现在出题如下,你应该怎么填空。

    “子__曰:“_____,_____矣。”

    不会答?

    不会就对了,目的就是不让你轻易答出来。

    那么怎么分析到底是《论语》里的哪句话呢?

    也有办法,比如这个“曰”前面有两个字,那就肯定就先能把“子曰”给排除了,这句话不是孔子说的。

    至于是子贡、子游、子夏、子张、子路还是谁说的,那就得看后面具体空了几个字用的什么标点符号,而《论语》里又有哪句话的结尾是“矣”了。

    而这种“倒拔题”对考生记忆搜索的要求,显然是非常高的。

    而到了州试里,十道题里有八道都是这种“倒拔题”。

    所以你觉得同样是帖经,州试跟县学旬测考的“子曰:‘《____》____,哀而不____’。”是一个难度吗?

    说白了,就是为了防止所有人都把《论语》给背熟以后,单纯截去前后进行填空会考不住学生,拉不开学生之间的分差,属于是“为了考试而考试”。

    不过“倒拔题”是不会出现在县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