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大宋文豪 > 第350章 简在帝心

第350章 简在帝心

    第350章 简在帝心 (第3/3页)

句没有主语的话,显然已经代表了官家的态度。

    “裴德谷这案子,依律流放沙门岛。”

    赵祯指尖在“贾岩”这个名字上点了点:“这捧日军都头,倒是受了无妄之灾,调去咸平龙骑军当个营指挥使吧,那边不是正缺军官。”

    咸平龙骑军,听着很威风,但其实是这几年一群从各地招安的盗匪整编而成的.

    不过虽然从上四军调到了杂牌军,但这一下子就升了一整级,军阶和权力是实打实的,可不是什么明升暗降,以后调到任何部队,那也都是营指挥使。

    而贾岩也算是因此正式迈入中级军官的行列了。

    邓宣言心中了然,官家这是要将此事轻轻揭过,既惩处了首恶,也安抚了受屈者,更不愿在殿试放榜前再起波澜。

    处理完这桩案子,赵祯将那迭文书推到一边,不打算继续看下面的了。

    他继续审阅殿试的卷子。

    这项工作的工作量还是很大的,毕竟,官家一个人要看三百多份卷子。

    不过倒也不是说一个人就承担了全部的阅卷工作.帖经、墨义之类的,都是由学士们帮着判的,官家主要关注的是文章。

    准确的说,是赋和论。

    赵祯随手拿起一份试卷,目光扫过姓名处,正是陆北顾。

    他精神微振,坐直了身子。

    先是看学士们已经判过了的贴经墨义,无一错漏,字迹工整清劲,显见根基扎实。

    赵祯微微颔首,并未过多停留。

    待看到《鸾刀诗》,“礼器昭王制,鸾刀蕴古深.岂乏断刲利?惟存报本心。”

    诗句工稳,立意高远,不仅紧扣“反本修古”之题旨,更透出一种超越器物本身,对礼制内核的深刻理解。

    赵祯指尖在“惟存报本心”几字上轻轻敲击,眼中已有赞许之色。

    接着是《民监赋》。

    甫一开篇,“天生烝民,树之司牧。政之所兴,在顺其欲;道之所废,在逆其俗。”便如金石之声,振聋发聩。

    赋文洋洋洒洒,援引三代兴衰,痛陈秦隋覆辙,进而阐发“民犹水也,可载可覆;君若舟也,宜惕宜惧”的道理。

    赵祯读得极为仔细,时而凝神思索,时而微微颔首。

    当读到“法天地之无私,察幽隐以躬行。岂徒仰观于辰象?实赖俯察于舆情”时,他忍不住对侍立在侧的邓宣言道。

    “陆北顾的《民监赋》,朕阅卷至今,论及格局气象,此文当属第一。相较于其他文章,或拘泥于典故堆砌,或流于空泛议论,此文却能由古鉴今,直指为政根本,难得,实在难得!”

    邓宣言连忙趋前几步,恭敬地看向御案上的试卷,虽不能尽解其妙,但也觉文章气势磅礴,连忙应和。

    “官家慧眼如炬,陆省元年少英才,殿试文章更见功力,实乃大宋之福。”

    赵祯兴致颇高,又拿起旁边几份他方才觉得尚可的试卷作为对比。

    “你看这份,文章骈俪工整,辞藻华丽,然细究其里,无非是重复圣贤之言,缺乏自家见识,如锦绣屏风,徒具其表再看这份,倒是有些锐气,指陈时弊,然失之偏激,犹如利刃无鞘,易伤自身。”

    “而陆北顾此文,犹如浑金璞玉,既有锋芒,又藏圭角,情理兼备,深得中庸之道。尤其是写这篇赋作的时候,他经历过前日风波,文章中不见丝毫怨怼之气,反而更显沉雄开阔,这份心性,尤为可贵。”

    最后批阅到《重巽申命论》,赵祯见陆北顾能精准把握“重巽”并非一味柔顺,而是强调政令需以中正之道深入人心,君臣需以诚相感,方能畅通无阻,更是深深契合了他因为对当前朝政忧虑而特意出此题的想法。

    “若是天下的臣子,都能与朕一心体国,大宋也就不至于如此难治了。”

    赵祯越看越是满意,脸上的疲惫似乎都暂时消退了。

    “写的极好。”

    赵祯提起朱笔,在陆北顾的试卷上做出了最终评判。

    邓宣言悄悄退后半步,垂手侍立,心中暗忖。

    陆北顾明显是简在帝心,经过这番风波,怕是真要一飞冲天了。

    朱批之后,赵祯轻轻将这份出色的试卷放在已阅卷宗的最上方,语气中带着期待:“等过几日东华门外唱名后,琼林宴上,朕倒要亲眼看个清楚,这个让裴德谷如此忌惮、让徽柔嗯,也颇为欣赏的年轻人,究竟是何等风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