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 第三百五十章 明立储君,弘历正式成为皇太子!

第三百五十章 明立储君,弘历正式成为皇太子!

    第三百五十章 明立储君,弘历正式成为皇太子! (第1/3页)

    雍正说到这里,就起身在老十三面前,走动起来。

    屋内的炭火烧得正旺,映照得他脸上思索的样子分外明显。

    此时,外面已开始下雪,一股冷风把雪花吹了进来,洒在炭火上跳跃个不停。

    冷冽与温暖在此刻交替出现在雍正身边。

    雍正走到了窗边,正要关窗,老十三突然道:“弘历说过,说烧炭时需要通风,炭火会烧出毒气。”

    “他是说过这话。”

    雍正回了一句,就没再关窗,而是走到了远离窗户的地方,而挨得老十三更近了些。

    老十三则抬头看着他道:“四哥说的是,从您让他监国那刻开始,臣弟就猜到可能会有这么一天。”

    “您若不明立他为太子,很多已被他彻底折服的人,就会有别的心思,包括噶尔丹策零。”

    老十三接着又对雍正说道。

    雍正讪笑了笑:“朕虽然这么说,但也的确怕他明做太子后,变成二哥呀!”

    太子与监国不同,监国是临时代皇帝兴权,但太子属于祭天告祖的储君,一旦成了太子,太子令谕就会同圣谕一样成为天下人不能违抗之命,除皇帝以外。

    所以,雍正即便让弘历有了太子之实,但在让他有太子之名这事上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

    毕竟,如果要废太子,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也容易自损威严,尽管康熙成功两度废过太子。

    但亲历这事的雍正,比谁都清楚,这做法对康熙晚年的皇权威信损害有多大。

    所以,他不得不慎重,也怕明立储君后,产生更多不可控的事。

    “四哥既然把话说到这份上,那臣弟就说句大逆不道的话。”

    老十三也突然语气严肃道。

    接着。

    老十三就说道:“二哥变成那样,与皇考关系很大,但四哥您不是皇考!”

    “另外,他弘历也不是二哥!”

    “臣弟跟着二哥最久,比谁都清楚,二哥后来为何会变成那个样子。”

    “四哥您自己其实也未尝不清楚。”

    老十三一本正经地对雍正说道。

    雍正没有言语。

    他没有因为老十三指责康熙而生气。

    毕竟,他自己内心也对康熙的很多做法不满,所以才会在历史上说过朕不是八岁登基的天子这话。

    而老十三这里,则注视着雍正,仍旧非常肃然地问:

    “臣弟斗胆,四哥是不是还有别的担忧,觉得弘历如今在朝野的威望比当年的二哥还大,大到让四哥您其实也怕立他为太子,然后天下就只知太子不知皇帝?”

    “四哥是不是想到了李渊和李世民的关系?”

    老十三直言快语道。

    “你!”

    “你怎么能这么看朕?”

    “你让朕很失望!”

    雍正突然回头训饬着老十三。

    老十三抬眼看着雍正道:“不是臣弟想这么看,是这个矛盾他本就存在!”

    “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有他的矛盾,这话是弘历说的,臣弟觉得无比正确!四哥您自己也是认同的!”

    “四哥,臣弟现在问开了,自然比让这个矛盾一直潜伏在你们父子之间要好!”

    “而您肯定也知道,有这个矛盾存在,且您也明显的确圣明的很,知道唯一能让这个矛盾暂时不被激化的办法,就只有让弘历被明立储君。”

    “面对弘历的功绩,和那些敬服他的重臣,在封无可封时,也只能先给这些人一个更加明确的念想!”

    老十三认真地说道。

    雍正沉着的脸缓和了下来,在思忖了一会儿后,就连连颔首,叹气道:“那你上这道折子吧,也只有你这位十三叔,才配卖他弘历这样大的一个人情。”

    “臣弟谢四哥!”

    于是,老十三在次日就上奏折明立弘历为储君,以安社稷。

    且说,弘历自从不再监国后,便在除了晨昏定省外,基本不再外出,只在府中读书,陪妻妾子女。

    现在,他的后院已是越来越热闹,子女里,永琳已经能跑能动,开始上学读书;妻妾里,年氏也有了身孕,贺双卿也以曹家包衣的身份进了府,现在同年珠一起跟在年氏身边做事。

    这一天,因天寒地冻,弘历就窝在年氏的暖阁内,一边看着贺双卿新写的诗,一边斜眼瞥着年珠那身后的丰腴,而享受着富贵悠闲的生活。

    他也自当这是给自己放个假。

    要问,弘历担不担心自己现在监国任务完成的太好,而因此引起雍正的猜忌?

    弘历其实是不怎么担心的。

    因为,他情况比较特殊。

    毕竟,雍正能选来制衡弘历的皇子,根本就没有。

    要么,声名早已没法和弘历比,要么,年纪太小。

    何况,他的表现,也让雍正不敢太冒险去玩这样的帝王平衡之术,而怕继承者彻底否定他的功业。

    所以,弘历现在正是抱着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心态,在给自己放假。

    而对于这次监国,他颇为高兴的是,成功避免了历史上的和通泊之败。

    这或许,与从一开始他就让北路军主帅被换成了策棱有关,而注定那一场大败不会再出现。

    但无论如何,他在监国期间,不停嘱托要防备噶尔丹策零用间,也确实让两路大军的将领,都在事后认为:他们能避免败于噶尔丹策零之手,与他这位四阿哥善于微操的关系很大!

    而且,就连雍正还有弘历的对手——噶尔丹策零等,也这么认为。

    西北的大胜,让整个八旗集团,避免出现了历史上那种家家戴孝的悲惨情况。

    许多八旗家庭,反而因为这次西北立功受赏而欣喜若狂。

    即便!

    有的八旗家庭有子弟阵亡,但也没有过于悲痛。

    一是自家子弟是为胜利而死,那就意味着希望还在,光荣还在;

    二是厚重的抚恤金与立功退恩,让他们不用担心家中子弟阵亡带来经济上的太大的压力。

    前面说过,八旗集团本质上是一军事组织。

    军事组织最认可的能力,其实不是内政能力、文化能力,而是军事能力。

    抢掠起家的他们,骨子里认可的,还是谁能让他们靠暴力得到更多的利益,而不是靠发展生产力、改革生产关系来让他们的财富增加。

    所以,这次大胜,让他们才算是真正认可了新政,认可了雍正,对雍正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