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 第三百五十三章 册封大典,乾隆要做的大事!

第三百五十三章 册封大典,乾隆要做的大事!

    第三百五十三章 册封大典,乾隆要做的大事! (第2/3页)

    “有这样的四哥,我是不用担心将来会像八叔、九叔他们一样下场的。”

    弘昼在回自己的贝勒府后,就对自己的嫡福晋吴扎库氏如此笑着感慨道。

    吴扎库氏听后也笑着偎依在了弘昼怀里。

    且说,弘历这里在见了马尔赛后,就回了内院,来到了富察嫡福晋这里,向嫡福晋富察氏说起了雍正要让皇后亲养永琏在宫中的事。

    富察嫡福晋听后,呆呆地看向了在房间里四处跑动的永琏。

    永琏现在已满两岁,最是依恋母亲的时候。

    所以,让他现在就离开生母,去和皇后住,对他而言,是一件很残忍的事。

    但大清皇室有时候就是这样,为了政治,很多时候不会顾及人性的需要。

    弘历拍了拍富察氏的肩膀。

    富察氏也勉强地朝弘历笑了笑。

    他们都没法拒绝永琏被当今皇后亲养的这个政治福利。

    因为即便他们拒绝成功,永琏长大后,没准反而埋怨他们,觉得他们太愚蠢。

    好在,他和富察氏可以借着向皇后请安的机会,见见永琏。

    另外,按照历史的发展,也没几年就要换到他当皇帝,届时永琏也大了,便可以不能再扰乌喇那拉氏清净为由,让永琏回到富察氏身边。

    弘历也只能想着,这样倒是可以避免富察氏太过在乎永琏,适当断一断亲,对母子二人或许也是好事。

    “好好劝劝吧。”

    弘历接着也就只说了这么一句。

    随后不久,他就和兆佳氏,带着《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去拜见老十三。

    与他们一同去的自然还有欧拉。

    “这次承蒙十三叔请旨,让汗阿玛明立侄儿为太子,侄儿内心感激的很,故带了一人一书来见十三叔,希望这一人一书,能让十三叔聊解日常不便出行之烦闷。”

    弘历在见到了老十三后,就指着李玉捧着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和欧拉,对老十三笑着说起来见他的缘由来。

    “太子可不好当,但十三叔相信你能当好太子。”

    老十三笑着说了一句,就接过了书,也看向了眼前的欧拉。

    因见这欧拉戴着灰白色假发,面容瘦削,瞳孔深邃,老十三便笑着问:“你能给我带来什么意趣?”

    这欧拉躬身行了一礼说:“四爷告诉我,您是钟爱数理的贤王,我愿意与您一起探讨数理。”

    “这是我在四爷的启发下,写的《方程的积分法研究》;请您过目!相信您在看后,会对我产生兴趣的。”

    欧拉也把自己一直拿着的一本书递给了老十三,而在等翻译传达了他的意思后。

    熟稔西洋文的老十三接过了这书,认真看了看,而渐渐地竟摸起下巴来,随后指着欧拉:“你跟我去书房,我们细细探讨!”

    “弘历,你也忙你的去吧。”

    “这个欧拉是至宝,还有你给我的那本书,也是至宝!难得你能找到这两样至宝!”

    “好!”

    弘历见此微微一笑。

    他知道,老十三不会无聊了,这也会有利于延缓他病情加重的速度的。

    弘历在见完老十三后,就去给雍正请安,同时他还带着一份注音符号表和新编字典范样。

    在向雍正请安后,弘历就向雍正说明了注音符号表的注音方法。

    雍正对于这种清末民初为解决汉字“难认难读”问题、推动语言统一而创造的标音工具,表现出了兴趣。

    毕竟,这套注音办法,是源自传统汉学音韵,又没有直接用拉丁字母标音,使适应传统汉字笔画书写的雍正也就没那么排斥,只认为是弘历新找到的注音办法。

    比如用“ㄅ”指代“b”。

    “ㄆ”指代“p”。

    “这样,就可以制定一套标准的汉语官话,而利于教化。”

    弘历也在这个时候阐述了几句。

    雍正听后点了点头,且很快就掌握了这里面的注音方法,且颇为惊骇地道:“这的确比现在的注音简单许多。”

    弘历知道,现在的注音是反切法,用两个字拼出一个字的读音。

    可关键是,不同地方的人读音又不一样。

    而且,这套方法对初学者极不友好,需要先认识大量汉字才能使用,无法满足普及教育的需求,更不利于统一字音。

    所以,弘历才会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事,为的就是能够彻底解决汉字难认难读的问题,让更多的人认识汉字,提高士大夫垄断文字的难度。

    “儿臣想在接下来花时间去推广这话,且借此机会在接下来编一部更简易的字典,推广于天下,让天下儒童都能使用,进而更加容易认识更多的字。”

    “还请汗阿玛准允!”

    弘历因而继续说起了自己的目的,还给雍正看了看他要编写的类似《新华字典》的范样。

    而弘历敢给雍正说这事,也是因为雍正在历史上是积极推广过社学、有意提高识字率的清朝皇帝。

    因为对于雍正而言,他是真想做中国皇帝,与历史上那个“精满”的乾隆是不同的。

    雍正这里,看后也认识到了这里面的巨大意义:“很好!若更多人识字,那对于教化百姓,使百姓不信吕留良之言,是有利的!”

    “朕写的《大义觉迷录》,也就能让更多百姓看见了。”

    雍正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