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生存的真相 (第1/3页)
没过多久,被迫完成出使吐蕃任务的阎改之就在蕃王巴措、对朝廷友好的部落、以及西平府乡军的接力护卫下从高原上下来了。
他下来了,大郑军队分别从帕米尔、藏东南、青海湖三个方向登上了雪域高原,不过这次并不是直接去帮巴措撑场子,而是建立先遣营地。
再牛逼的军队,再强壮的士兵,哪怕是龙啸营的火炮,现在上到高原也干不过那三个反对巴措管理吐蕃地区、抗拒汴京旨意的土司老爷和部落首领。
原因很简单——高原反应。
所以,先派一小部分人上去。
一来呢,给三位首领造成心理压力,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大郑可不是网络键盘侠,说干你那是真干你!绝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口嗨层面。
二来呢,是筛选,比方说上去两千人,他们之中可能只有几百人能够适应高海拔,也可能全都如履平地、也可能全都适应不了。这些都不重要,把能适应高海拔的人留下,其他人通通送下来,再弄上去一批,反复甄选。
直到在高原地区留下三处各自从五千到一万人不等的据点,建造军营和寨子,向当地牧民百姓学习他们的生活经验,训练在高原地区作战和生活的能力。
三来呢,也是在高原地区建立起朝廷的军事存在和桥头堡,等过个几年大郑经济恢复、国力上升,百姓家家有余粮的时候,就可以联合吐蕃正统继承人巴措,跟三位想要创业单干的老爷们好好聊聊家长里短了。
天黑路滑,社会复杂,你们还不够格~
一不小心,跟斗扑爬,下辈子注意点!
还想创业?创的明白吗你!
吐蕃如果能够按照预期计划顺利归顺,那么大郑将成为继大唐之后的另一个全新的、继往开来的大一统王朝。
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能再把草原视为蛮夷异族了,得用火炮让他们载歌载舞起来,用经济联系、户籍制度和民间融合结束他们逐草而居的不稳定生活,彻底与大郑融为一体。
等到真正做到金瓯无缺后,外东北、贝加尔湖、唐努乌梁海、都要及时纳入大郑的管辖之内,高丽、交趾、琉球也要直接或者间接引为屏障藩篱。
北方的突厥、契丹、高车和阻卜部,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要么你们归顺大郑,要么留地不留人,反正大郑的旗帜要插在贝加尔湖畔,至于这里生活着谁,大郑并不关心。
当年的匈奴、柔然,今天又在哪里呢?
愿意听从汴京的指挥和调遣,结果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改善,或者被无故欺压和针对,那你们爆发游行起义、用弯刀弓箭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大郑没话说。
就让拳头来决定谁对谁错吧~
可如果既不愿意接受先进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变革和提升,又要用传统的方式舞刀弄枪、抢夺他人的劳动成果,并且还喜欢跨过长城南下烧杀抢掠的话,那就只能被扫进时代的垃圾桶里了。
还是要用拳头来决定谁对谁错。
强者为尊、弱肉强食,是这个星球、这个宇宙永恒不变的法则!!
当然了,永恒不变的还有扶桑。
扶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