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都重生了谁还打网球啊 > 第一百七十章 与德约科维奇的首战

第一百七十章 与德约科维奇的首战

    第一百七十章 与德约科维奇的首战 (第2/3页)

,气流让它发出细微的嗡鸣,像一只振翅的蜜蜂。

    顾诚的视线跟着硬币移动,瞳孔微微收缩——他的视觉捕捉速度比常人快 0.05秒,这能让他更早判断硬币的正反面。

    德约科维奇则保持着平视,仿佛只是在看一片飘落的树叶。

    硬币在空中转了 11圈后开始下落,金属边缘切开空气的声音清晰可闻。

    当它在硬地表面弹起时,全场观众的呼吸声仿佛被放大了十倍。

    第一次弹跳是反面朝上,第二次旋转后变成正面,最终稳稳地停在白色的边线旁——正面的网球图案正对着顾诚。

    “正面,顾诚先发球。”米尔金娜的手势干脆利落。

    顾诚握紧了球拍,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德约科维奇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个动作带着前辈对后辈的尊重,也藏着“放马过来”的暗示。“希望你的炮弹能突破我的防线,”塞尔维亚人笑着说,“不然会很无聊的。”

    “我的截击也在等你。”顾诚的回答比刚才坚定了许多。

    当两人回到各自半场时,转播镜头给了硬币一个特写:阳光穿过金属表面,在地面投下破碎的光斑,像极了这场比赛的未知走向。

    童欣在 CCTV5的解说席上突然说:“注意德约科维奇转身时的脚步,他在测量顾诚的站位距离——这就是细节,他连对手的习惯性站位都记在心里。”

    场边的风速仪显示 3.2米/秒的侧风,这对发球的精准度是个考验。

    顾诚弯腰系紧鞋带,鞋带的结比标准打法多绕了一圈——这是他防止打滑的小技巧。

    德约科维奇则在底线处拍了拍球,每一次弹跳的高度都控制在 60厘米左右,这是他进入比赛状态的标志性动作。

    电子记分牌的灯光突然全部亮起,红色的“GAME 1”字样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当值球童们单膝跪地,将六个黄色网球在身前摆成扇形——这是澳网的标准摆球方式,间距精确到 30厘米。

    米尔金娜看了眼腕表,时针刚好指向当地时间 11点整。

    “Time to play!”她举起右手,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球场。

    顾诚的抛球手缓缓抬起,德约科维奇的重心下沉,看台上的荧光棒浪潮突然静止——这场被寄予厚望的巅峰对决,在硬币落地 27秒后,终于迎来了第一记发球的呼啸。

    当值主裁米尔金娜检查完球网张力时,罗德拉沃尔球场的空调系统突然调低了两度。

    这种细微的温度变化本是为了避免球员汗水过快蒸发,但此刻却让看台上的荧光棒浪潮凝固了半秒——全场 23771名观众同时屏住呼吸,连雅拉河吹来的风都绕着球场打了个旋。

    顾诚站在右侧发球区的石灰白线上,运动鞋的橡胶底在硬地表面蹭出细不可闻的声响。

    他的抛球手悬在右肩斜上方 15厘米处,指尖还残留着昨晚缠拍时的胶带胶痕。

    ATP官方数据显示,这位 16岁的中国选手在本届澳网的一发得分率高达 89%,但此刻他的喉结在做第三次吞咽动作——德约科维奇的站位比录像里靠后了整整半步,恰好在他最擅长的内角发球盲区外沿。

    塞尔维亚人的蓝色头带吸走了额角的汗珠,他的拍面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转播镜头捕捉到一个细节:德约科维奇的左手食指在拍柄上多绕了半圈,这是他应对强力发球时的标志性握拍调整。

    看台上的贝克尔突然在嘉宾席前倾身体,他对身边的古利克森低语:“诺瓦克在计算抛物线,他知道顾诚的抛球高度会比平均低 12厘米。”

    电子记分牌的数字从“00:00”跳成“00:01”时,顾诚的抛球动作用了 0.8秒——比德约科维奇快 0.2秒,但弧度更平。

    球拍在击球瞬间的啸叫突破了 85分贝,测速仪的红色数字定格在 237公里/小时,这记发球擦着中线立柱的白色漆面向左偏折,落在德约科维奇的反手位边线外 3毫米处。

    “OUT!”线审的喊声被淹没在海啸般的惋惜声中。

    顾诚弯腰捡球时,看台上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