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变轨了 (第2/3页)
关键连电都没有,睡不安稳,只得站起来又把草席拿到门口树荫底下睡,毕竟通风,比屋里强多了。
“一木,你回来了?”早上,杨一木去埂上走了一圈,就在懒懒地坐在树下抽烟,听到有人喊他名字,扭头一瞅,看见王根生往他这边来。
杨一木笑道:“嗯,昨天回来的,热得喘不过气来了,在这歇会儿。”
王根生和杨二力一般大,从小就喜欢跟在杨一木后面,杨一木说东他也从来不跑西,后来在杨一木帮衬下在老家先是承包了一千多亩水面种藕,又搞了水产养殖,将鱼蟹卖到了苏南、沪市水产市场,成了名副其实的大老板。
重生前,杨一木还欠着王根生六十多万没还,就这,王根生硬是提都没提,遭了面以前咋样还咋样。
“早上去你家,婶子说你可能在埂上,我就寻来了。”王根生边走边道。
待走近,杨一木递了一根烟给王根生,问道:“根生啊,有事儿?”
王根生一屁投坐到杨一木旁边,自己点了烟,道:“也没啥事,我就呆会儿,跟你商量个事。我想盖几个猪圈养猪,你觉着咋样,政策不会变吧?”
杨一木也是好奇,王根生上辈子没这一搭呀,变轨了呀,笑道:“现在都开放了,你有多大胆就干多大产,以后不管自己养,还是卖,能赚钱为啥不干。不过盖到你自家宅基那边,猪骚猪尿的,你不怕招骂啊?”
王根生白了杨一木一眼,笑道:“臊我蠢呢,整天臭哄哄的,尽惹苍蝇蚊子,就没个干净时候。有你这话,我也就放心了。我准备盖那滩坡上,那边可没人管,反正是荒滩,谁开荒就归谁。”
杨家河这带属于荡区,旱田少,水荡多,这年代农民顾着嘴,仍以种旱地为主,后来也学起了外地搞起了水面承包。但现阶段象这种荒滩作为自留田都没人要。
王根生又贼兮兮地一笑道:“我算计过了,那荒滩靠水,随手就能捞点水划、鱼虾一起煮,一点不费猪料,猪膘还上得快。”
后面两天,杨一木就在家里陪着老娘,其他哪里都没去。没事就搬张长桌歇在树荫下透风抹汗,过完一天是一天,倒是自在的不得了。
临走的前两天,高九贵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