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家长理不短 (第2/3页)
,听见老四在院外疯耍的声音,觉得不安心,有这小东西在,他是睡不好安稳觉的,就又慌忙起来把门给插上了。
这一觉杨一木才算睡得舒心,一直睡到下午一点左右,直到膀胱抗议才不情不愿地爬起来。
屋后的厕所,就是一个大粪缸,四周撑几根木棍,顶上铺些茅草,茅房叫法就这么来的。
杨一木倒是去了,但自己又没信心能坚持得了那酸爽的味道,四周瞅了眼,直接钻旁边玉米棵里放大水。
回头刚走到屋前,只见杨一木两口子拎着一提子碗从乡里回来了,说是要去给高芹娘家侄子送碗。
立秋时节,按照老家这边习俗,姑姑要给侄子送碗,取“衣食无忧”的吉祥寓意。碗谐音“挽”,暗含留住福气之意。
这习俗虽说是乡里狡猾的小商贩们为促销想出的由头,倒也成了乡里人讨吉利的一种方式。
“晌午拍门喊你吃饭都没醒。”张兰英边说边往灶屋走,“饭菜在桌上罩着,自己去吃点儿。”
“留着肚子晚上吃吧,这会儿不饿。”杨一木转头问杨二力,“从县城带回来的东西,给你丈人那边送去了没?”
杨二力瞅了眼灶屋,“还没呢。正打算每样都挑些,布匹、糖果、烟酒......”
“你看着办就是了。”杨一力想了想继续说,“堂屋的酒不够分,我屋里还有存货。记得给咱爷、姥爷各送两瓶,再给林红民备上两瓶酒一条烟。”
杨二力闻言,拉着高芹高高兴兴就要去拿。
张兰英在灶屋听见了,皱着眉头走出来,不乐意地说,“给你佬爷拿,应当应分,给你爷拿,我也没意见,但给林大算盘拿算怎么一回事,他跟咱家素无往来,巴巴地送他作啥?”
见杨二力愣着,杨一木压低声音对老娘说,“老四那档子事还没了结。往后二力生小孩落户要大队开证明,现在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可来不及——你要是不愿意,那我可就不管了。”
张兰英瞥了眼高芹,又望望在门口玩耍的小儿子,终究没再阻拦。
只是想着自己男人的不在家,儿女们大了,都自作主张了,心里头泛起一阵酸楚,眼圈一红,又扭身钻进了灶屋。
因为第二天杨一木就要离家了,张兰英一点也没含糊地杀了一只下蛋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