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借壳上市,立夏真身 (第2/3页)
、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的豪华格局。
这里的每一座石刻、每一座镇物,每一块墙砖、瓦当都透着奢华和富贵。
要知道就连京师的皇城也不过才占地1080亩,幸亏这是在远离京师的边疆,不然御使的弹劾奏折早就将这堡垒一般的大院都给彻底淹没。
商人?管你合不合法,如此露富便已有取死之道!
好在,他们张家的身份是商人却又不只是商人。
嗖——!
一道金色的流光猝然从青州治方向飞射而来,落地后化作一位身穿正三品官袍,身姿雄伟的文官。
脚步匆忙中带着几分踉跄,就往大门里闯。
头上戴着白布的门子一见来人,不敢怠慢,连忙打开大门,有人匆匆去通报主人。
“老爷,是舅老爷来了!”
另有其他下人殷勤上前迎接:
“王大人里面请!接到您的信,老爷已经等候多时了。”
来者正是他们盐商张家在官场上的大靠山,张家五位少爷的亲舅舅——三边总督王学甫。
总督九边重镇中的陇州治、宁州治、秦州治、绥州治四州军务,奏请给四镇旗牌,并加抚臣兵权。
这是一位丝毫不比南方七州总督胡汝贞逊色的封疆大吏!
不仅官场得意,而且他背后的王家跟张家一样也是大盐商,从朝廷“开中法”中获利极厚。
正所谓县官不如现管,因为众所周知的操作,如今这位总督大人已经成了整个晋商集团,尤其是边境贸易的代言人。
麾下以王、张两家为首,无数晋州治大小商人都因此获利,他们在朝中、州府收买官员、将校,培植党羽,建立起了密不透风的贸易保护墙。
加上张家长子张子维也高中进士直入翰林院,新老交替有序。
纵使王学甫还没有进入中枢,却已经有了“晋党”的雏形。
以至于这几年所有有头有脸的晋州商人都哭着喊着要和王家、张家结亲。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张家五子张子象的姻亲姓范。
这老范家不仅是盐商,还专门从事关外的走私买卖,和一位自称姓佟的女真首领关系尤为密切。
这位首领出身建州女真苏克苏护河部,名字平平无奇叫做塔克世。
但他在前年生了一个儿子,据说怀孕十三个月,脚底有七颗痣,生而能言,乃是天生异相的神道修行奇才!
所以说,靠着新老两代领军人物、收买的各级官吏、还有盘根错节的姻亲关系,晋党集团的崛起之势已然无人能挡。
以至于御史郜永春曾直言上书:“盐法之坏,由势要横行,大商专利”直指张、王两家官商勾结尽食互市之利。
只可惜,张府原本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如今却只剩一片愁云惨淡。
全府缟素,显然已经办了不止一天丧事,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夫人啊,您怎么就去了啊,奴婢要跟您一起走”
“呜呜呜”
哭丧声在九百亩的大院外面都能听到。
那位浑身枯槁,皮肤表面长满了血色莲花的三品【行商】兼【理学儒士】张允龄,整理好了身上的寿衣端坐在正堂的椅子上。
面前的院子里整整齐齐摆了上百副黑漆漆的棺材,每一副棺材里都躺着一位张氏族人以及他们的妻儿。
其中就有张允龄的发妻、还有三个儿子,大儿子虽然死的最早,但远在京师当官,扶灵回乡还要许久。
最小也是最不成器的五子张子象和他的妻子范氏身披孝服跪在地上,满脸悲切灰暗,浑身都在颤抖。
看到自家舅舅三边总督王学甫携带着狂风冲进正堂,就如同看到了救星,哭的满脸鼻涕满脸泪:
“舅舅舅救我啊!”
王学甫没有去看这个因为皇帝“仁慈”仅存的无能外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