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三十五章:特工鼹鼠 (第1/3页)
听了医师的汇报,总教官点了一支烟,在烟雾中思考了一会说道:“其实这最后一个也没什么不好。我们的敌人都是罪犯,而且是各种类型、无恶不作的罪犯,有毒贩、杀人犯、亡命徒。这些人为了目的不择手段,残暴、残忍、嗜血都是他们的本性。对付他们,只能以暴制暴、以牙还牙。
说实话,那些心慈手软的肯定干不了这行。老人家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谦让。”
总教官出生在五十年代末,语录信手拈来。
医师并不认同总教官的观点,从医学角度上说道:“按照过往的观察和研究,他的第三重人格,就是像侠客那个和最后这个会对抗和抵消,甚至同归于尽。如果是平常人,他这种严重的人格分裂就是精神疾病,需要医疗介入。”
总教官有点不信,嘲笑说:“好端端一个人怎么就被你们当作精神病啦?还要吃药?管用吗?”
医师不管教官的嘲弄,接着说:“目前医学界早已经把精神病当作生理性疾病来看待。已经广泛应用的方法是使用强力药物治疗。医生为了治愈患者的人格分裂,对他进行一种特殊的药物治疗,这种药物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得患者脑海中的众多个人格在同一时间出现在某个封闭空间,再分别利用每个人格的特点对其他人格进行牵制和消灭,最终只保留最佳的人格控制患者。就鼯鼠来说,就是让这个侠客和最后那个虐待狂相互厮杀,刚才我说了,同归于尽。”
总教官连忙制止:“别别别,我说过他这两个我都要用,好人有好人的用法,坏的也很有用。”
医师出于职业的素质,解释道:“其实人性谈不上“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人从出生就带着动物性。我个人观点,我们在道德层面说的“恶”是与生俱来的动物性使然,狮子、老虎、狼这些食肉动物杀戮是它们生存的本能,鹿、兔子、羚羊这些食草动物不杀戮也是它们的本能,是人类硬给前者加上凶残、恶的标签,去赞美善良温顺的梅花鹿、可爱的小兔子。就算是猩猩、猴子这些非肉食动物也为了争夺配偶、种群地位互相撕咬甚至杀戮。
所谓的善其实是人的社会属性形成的家庭、教育、社会这些后天因素才是导致一个人成为所谓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