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药品渠道 (第2/3页)
,一致对外,这才是目前的正确打开方向,缺了哪一方都不好。
不过金陵那位显然没这觉悟。
陈立想试着能不能当个暗中的润滑剂,红党有思想,他有能力。
总好过他这里努力半天,最后发现金陵摆烂要好。
不过现在,他还有其他事情要先办。
红党急需药品,而且要的不少。
这个只有北方人才懂,到了三月份以后,北方的气温变化就会开始变大。
有可能今天还零下十几度,明天就零下三十度,后天还能奔着零下五十度去,大后天又零下二十度了。
再加上这个时期的人许多营养不良,尤其是山里的人,吃不饱穿不暖的。
人体就很容易因为巨大的温差导致生病。
普通感冒还是小事,要是有个其他疫病,很容易闹出人命,搞不好还会传染。
这也是为什么东北的日本人在冬季前和春季前都会进行扫荡计划。
尤其是去年日本人的严打,导致整个东北的抗日力量都缺药。
顾婉清希望他能够弄到一条渠道,最重要的就是能把药安全送出去的渠道。
这对于陈立来讲,其实是小事。
他可以轻松的自己就搞一个渠道出来,但这事没那么简单。
涉及到市场问题。
不是说陈立现在抱着一堆药品送给顾婉清就行,这么做解了一时难处,但这样往外流药品,很快就会导致市场混乱。
比如陈立之前做的,是按照市场价买,甚至比市场价高,这样就能催生出更多路子,生意长久。
但要是价格压下去,没什么利润,那人家以后还卖吗?
他要是什么都不做,就直接一片好心大批量送药给红党,不出一年,东北这地界你就别想再找到走私药品的了。
但他也知道红党有多难。
根据地被迫转移,没了钨砂矿,金陵那边又切断了给红党的经费,基本上穷的锅都揭不开了。
现在他们真就是全靠信仰在撑着。
陈立也不可能像和外国人做生意那样。
但陈立的想法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的作用不能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