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青徐闪电战 (第2/3页)
楼上的弓箭手身上,箭矢如流星般射出,专射弓箭手。一时间,弓箭手纷纷中箭倒下,城楼上的视野顿时受阻。
趁着城楼上一片混乱,马乐的轻骑兵瞅准时机不再伪装为平民,如黑色的洪流般迅猛突击南城门。他们挥舞着锋利的马刀,专砍南城门的绞索。
只听得一阵“咔嚓”声响,城头的滚木礌石还未来得及落下,沉重的吊桥已轰然砸落,发出巨大的声响。
“文举兄,别来无恙?”
东方勇亲率飞熊军如神兵天降,从南门一路杀到郡府门前。东方勇手持擎天戟,猛地一挥,戟尖寒光一闪,轻松挑飞了孔融腰间的佩剑。
这位名震天下的北海相,此刻靠在郡府门上,看着东方勇甲胄上那醒目的云雷纹,脸上忽然浮现出一丝苦笑,喟然叹道:
“当年在洛阳,你还曾送我一匣西域葡萄,不想如今却要来夺取我的青州。”
东方勇将戟尖顿在青砖之上,目光平静地说道:
“我所看重的,不过是青州的麦田,并非要取你性命。”
在东方勇军队的凌厉攻势下,孔融的首府终被成功攻克。随着首府的沦陷,那些原本分散各处的孔融军队,眼见大局已定,回天乏术,纷纷放下武器,选择投降。
东方勇军队迅速展开行动,有条不紊地整合青州的各类资源,并对投降的士兵进行妥善收编。他们积极筹备粮草、整顿军备,为接下来进攻徐州做足准备。
回顾这一阶段的战事,东方勇军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与高效的执行力。然而,战争难免会带来伤亡,此役中,东方勇军约有5000人伤亡,而孔融军队则几乎遭遇全军覆没的惨败,伤亡及被俘人数约达20000人。
东方勇站在城头,目光投向城外那片正在进行整合的降军队伍。只见两万青州兵整齐排列,已然换上了带有云雷纹的袖标,在阳光的映照下,袖标上的纹路显得格外醒目。
东方勇神色坚毅,声音洪亮地说道:
“众将士听令!随我一同去攻破徐州,待战事结束,你们便可回家安心种地!”
深夜,万籁俱寂,陶谦正于帅帐中安睡,却被一阵急促的军情急报猛然惊醒。
“报!东方军主力已至彭城北部!”一名斥候浑身湿漉漉地冲进帐内,甲胄上还滴着冰水,气喘吁吁地禀报道,“其前锋更是已抵城下!”
陶谦闻报,神色骤变,急忙起身,快步走到舆图前,手指迅速划过舆图上的标记,满脸狐疑地自语道:
“不对啊,东方勇的轻骑兵怎会选择走泗水河道?”
话音未落,正欲调回琅琊郡的守军,却猛然瞥见城外东南方陡然火光冲天。原来是东方勇的轻骑兵竟从琅琊山的隐秘小径如神兵天降般杀出。
“陶公,怎么?你的徐州兵还在痴痴等着我从北面来吗?”
伴随着一声高呼,东方勇威风凛凛地现身,其身后一万飞熊军迅速行动,扛着特意涂成黑色的云梯部件,纷纷下马组装好,朝着城池发起猛烈攻击。
此时的陶谦,八万人马分散在三郡,此刻能紧急集结起来的,仅有下邳城的两万守军。
城楼上,陶谦面色如土,眼睁睁看着对方阵型中分出一队弓骑兵,箭头上赫然绑着浸满油脂火箭。还来不及做出反应,第一波火箭已如流星般砸落在东门城楼。
刹那间,木制结构的城楼瞬间被点燃,熊熊烈火冲天而起,瞬间化作一个巨大的火炬,将夜空照得通红。
在筹划进攻徐州之前,东方勇精心布局,有意散布虚假情报,刻意营造出将从徐州北部的常规路线发起进攻的假象,以此迷惑陶谦。
与此同时,他特意派出一支轻骑兵与部分弓兵,在徐州北部展开佯攻行动。这些佯装进攻的部队,通过擂鼓呐喊、虚张声势,制造出大规模进攻的逼真假象,成功吸引了陶谦的注意力。
陶谦果然中计,未加细察便将大量兵力紧急调往北部进行防御,致使徐州其他地区兵力空虚。
而东方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