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平原包围战 (第1/3页)
第二十三章 平原包围战
公元193年的寒冬,平原城外的中军大帐内气氛热烈。
东方勇目光炯炯,神色沉稳地说道:
“如今,并州已然纳入我军掌控,袁绍也已被成功驱逐至幽州。
这段时间,诸位将军着实辛苦啦!”
众将军纷纷抱拳,谦逊回应:
“哪里,哪里,这全仰仗都督统军有方啊!”
东方勇微微点头,继续说道:
“既然袁绍的残军已经败退到幽州,那袁尚此刻也就没什么利用价值了,可以将他放走。
毕竟,大汉的北疆,还需袁本初在那儿镇守些时日。”
夏侯惇微微皱眉,向东方勇问道:
“大都督,您难道就不担心袁绍卷土重来,夺回冀州吗?”
东方勇神色自信,语气坚定地说道:
“张郃与高览已被押解送往许昌,文丑和颜良也都归降了我军。
就凭袁绍那三个不成器的儿子,能掀起什么风浪?”
一旁的陈宫笑着看向夏侯惇,缓缓解释道:
“元让将军有所不知,幽州地势复杂,山地众多,这对粮草运送极为不利。
况且,袁绍与乌桓、匈奴向来有往来。不妨暂且留着他,就当是让这只秋后蚂蚱,再多蹦跶几天吧。”
夏侯惇听闻,恍然大悟,点头说道:
“既然如此,那我便去负责对公孙瓒军的防务了。”
言罢,抱拳行礼,转身离开大帐。
陶谦一脸忧虑地看向东方勇,说道:
“贤婿啊,我军围困平原城已经好些时日了,可刘玄德的军队每晚都来偷袭营地,坚决不肯投降。这可如何是好?”
东方勇略作思忖,随即果断下令:
“岳父,您传令下去,让将士们在平原城四周挖掘壕沟,多设置些拒马,再搭建石寨与土墙。
刘玄德虽说素有仁君之名,但我军将士的性命同样弥足珍贵,必须加强防范。”
陈宫神色凝重,上前一步说道:
“主公,据我方细作探查,刘玄德军中以及城内的粮草,最多也就能支撑半月了。
然而,若是我军强行攻城,估计至少要折损三万兵力。”
东方勇静静地望着城头上来回巡逻的士兵,只见他们身上的甲胄破旧不堪,补丁层层摞叠,连脚步都显得虚浮无力,很明显,他们已在饥饿的边缘苦苦挣扎。
东方勇目光闪烁,略作思索后,缓缓说道:
“刘备一向以仁义闻名天下,他定然不会眼睁睁看着城中百姓沦落到易子而食的悲惨境地。
你即刻命人用稻草将城门附近几座营寨伪装成粮寨,再安排人手循环往复地走动,故意亮出几车粟米,装作是正在押送粮草的模样。”
陈宫听闻,眼中闪过一丝钦佩,赞道:
“主公此计甚妙啊!刘玄德向来性情沉稳,可张飞那暴脾气,未必能沉得住气。”
马乐一脸兴奋,快步上前说道:
“都督,吕布于并州大获全胜,这就好似在袁绍那已然溃烂的伤口上又撒了把盐呐!
现今,冀州之地仅剩下平原这一座孤城,刘备已然成了袁绍最后的盟友。”
东方勇微微摇头,语重心长地说道:
“马乐啊,要知道,获取江山或许并非难事,可要赢得人心,那才是难上加难。
并非刘备没有与我军抗衡之力,而是他那仁义之名,在河北大地广为传颂。”
说罢,东方勇大声传令:
“传我命令,每日在那假粮寨升起三次炊烟,务必让城内的敌方细作瞧得真切。”
吕不败转头看向陈宫,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吩咐道:
“公台,再安排几个口齿伶俐的士卒到城下骂阵,记住,专拣张飞的痛处去骂。”
陈宫听闻,立刻心领神会,手中羽扇轻轻一挥,自信满满地说道:
“那张翼德生性暴躁如雷,如此挑衅,他必定会按捺不住,进而中我方的埋伏。”
午时,炽热的阳光洒在平原城内,刘备一脸愁容地对着空空如也的粮缸,忍不住长叹出声。
恰在此时,关羽手捧着最后一袋粟米,神色凝重地走进营帐,说道:
“大哥,如今士兵们每日仅能就着树皮喝两顿稀粥,就连战马的草料也即将告罄。”
刘备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