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蓟州之战 (第1/3页)
第二十五章 蓟州之战
公元194年秋,袁绍与公孙瓒携手组建了一支多达二十万人的联军,准备自蓟州出发,气势汹汹地朝着南方展开进攻。
瑟瑟秋风中,东方勇的十五万大军于蓟州南严阵以待,再次摆开了鹤翼阵。
东方勇站在中军帐外,遥望着远处广袤的平地。
手中展开的舆图,在凛冽的北风中猎猎作响。
“主公,袁绍与公孙瓒的二十万联军已距此地仅有二十里,正快速逼近。”
陈宫手持羽扇,轻轻指向舆图上代表敌军的棋子,有条不紊地禀报道,
“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一马当先,冲在最前方,袁绍的乌桓弓骑则在队伍后方压阵,中间是田楷、单经率领的步兵。”
东方勇微微点头,目光专注地盯着舆图,手指轻轻敲击着,分析道:
“公孙瓒意图凭借白马义从的迅猛速度,一举冲破我军防线;而袁绍则妄图让乌桓骑射的精湛箭术,逐步消耗我军的锐气。”
说罢,他转头看向高顺,问道:
“先登死士准备得怎么样了?”
高顺握拳,大声应命道:
“一万先登死士皆已准备就绪,个个抱定必死之心,随时听候主公调遣,投入战斗!”
就在此时,一名探马快马加鞭,匆忙赶来急报:
“报!公孙瓒军中有百济国士兵,他们的旗号上赫然绣着‘燕’字!”
东方勇听闻,不禁微微挑眉,惊讶道:
“哦?公孙瓒竟然与百济国联兵?”
思索间,他忽然想起去年公孙瓒曾派往辽东的密使:
“看来这白马将军的野心,可不单单局限于幽州之地啊。趁着我军和袁绍大战,他捡了好大便宜。”
大战拉开帷幕前,在公孙瓒的中军帐内,赵云正专注地整理着军械账目。
忽然,帐外传来一阵清脆的笑声,紧接着,百济国公主燕臻的声音响起:
“子龙将军,明日之战,不知您可愿与我比试一番,看看谁能率先击破敌军?”
燕臻虽说着汉语,但却有着独特的异域口音。
赵云神色认真地说道:
“公主乃千金之躯,明日战场凶险万分,您还是留在中军更为妥当。”
“千金之躯?”
燕臻秀眉一挑,伸手拨转腰间锋利的战刀,语气中满是不屑,
“在我百济国,女子与男子一样,皆能上阵杀敌,保家卫国。”
赵云听闻,一时沉默不语,他的目光缓缓落在帐外那猎猎作响的“袁”字大旗上。
袁绍与公孙瓒表面上结为联军,可实际上却各怀鬼胎。
袁绍盘算着借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去消耗东方军的实力,而公孙瓒则想依靠袁绍的乌桓骑兵,一举打开冀州的粮仓,获取丰厚的粮草补给。
袁绍与公孙瓒的二十万联军,如潮水般缓缓出现在遥远的地平线上,行进间扬起的尘埃遮天蔽日。
望着那声势浩大的敌军,东方勇不禁感慨道:
“袁绍到底出身四世三公之家,底蕴深厚。
即便身处幽州这般土地贫瘠、山地纵横之处,竟也能召集起十万勇士,着实不容小觑。”
陈宫微微点头,附和道:
“主公将颜良、文丑派去甘陵协助刘备练兵,此乃极具先见之明的决策。
这二人勇猛有余,但心思难测,倘若他们临阵倒戈,那局面可就麻烦了。”
东方勇随后神情肃穆下令:
“传令全军,即刻准备迎敌!”
只见东方勇稳稳坐镇中军,帐外聚集起大量传令骑兵,但东方勇并不直接参与战斗。
吕布亲率一万飞熊军驻扎在中军位置,作为整个战阵的核心机动力量,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随时准备奔赴各翼支援。
华雄、马乐、张辽分别率领一万轻骑兵,分散于两翼及后侧。他们凭借出色的机动性,负责执行侦察敌军动向、骚扰敌军侧翼以及寻找时机突袭等重要任务。
吕不败指挥着三万弓兵,陈宫则率领两万强弓兵,巧妙地在鹤翼阵的间隙以及后方高处列阵。
如此布局,使得他们能够对来自不同方向的敌军进行精准而强大的火力覆盖。
马乐除了统领轻骑兵外,还负责指挥两万枪兵,将其部署在前阵,成为抵御敌军的第一道坚固防线。侯成率领一万戟士与枪兵紧密协同作战,进一步增强了前阵的防御能力与反击力量。
而高顺的一万先登死士、张辽的一万车下虎士以及向禅的一万刀兵,作为精锐的预备队,分布在中军附近。他们严阵以待,时刻准备应对战场上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蹋顿骑在高头大马上,目光如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