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贾诩来信 (第3/3页)
“如今我军在北方的局势,还离不开东方勇。
主公,依我之见,还是暗中派遣一些细作,悄悄跟着他为好,以便随时掌握他的动向。”
曹操略作沉吟:
“好,就依你所言。
交给奉孝去安排,务必谨慎行事,不可露出半点马脚。”
东方勇率领着一万私军,一路长途跋涉,历经风雨。
众人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穿越山川河流。
当他们终于赶到长安城时,时间已然悄然来到了公元195年的春天。
东方勇一见到贾诩,二话不说,径直在贾诩的住所,令人搬来满满一箱珠宝。
他满脸关切地说道:
“文和兄,这些日子想必受苦了。
此番特意唤我前来,必定是有万分紧急之事吧?”
贾诩看着东方勇,脸上浮现出一抹复杂的神情,轻轻摇头笑道:
“勇弟啊,你还是如往昔一般单纯可爱。
你瞧瞧如今这长安城,李傕这等蠢笨之人,丝毫不顾百姓死活。
这长安城里的坊市,竟比董太师当权之时还要破败不堪呐。”
东方勇感慨地说道:
“想当年董太师在位,虽说为人残暴,可长安城依旧繁华,各地商贾云集。
哪像如今,文和兄竟落魄至此,连衣服上都打起了补丁。”
贾诩满脸无奈,苦笑着抱怨:
“李傕这蠢货,定下的税赋重得离谱,现在我连老弟你当年请我喝的葡萄酒,都没处弄去了。”
东方勇目光灼灼地看着贾诩:
“文和兄,依我看,你所忧虑的,恐怕不单单只是手头拮据这么简单吧。”
贾诩微微一叹:
“勇弟,如今天子落入李傕之手,饱受屈辱,我贾文和虽身处乱世,却也是个心怀忠义之人,又怎能坐视不管。”
东方勇似笑非笑地问道:
“文和兄,听你这意思,难道是打算效仿王允,也对李傕施个美人计不成?”
贾诩面露不屑之色,冷哼一声道:
“王司徒不过是个心胸狭隘、见识浅薄之人。
他那早已过时的计谋,又如何能救得了当今圣上,实非长远之策。”
东方勇当即对着贾诩躬身下拜,诚恳说道:
“文和兄,此番竟是为天子之事,特意召我前来长安,勇深感敬佩,请受我一拜。”
贾诩赶忙伸手相扶:
“忠君爱国,本就是我等身为大汉臣子,对天子陛下应尽的赤诚之心,实乃分内之事。”
在贾诩的宅第之外,东方勇那一万私军已然不着痕迹地伪装成了路人与商贩,悄无声息地在周边潜伏布防。
他们看似各自忙碌,实则眼神警惕,时刻留意着四周的风吹草动,一旦察觉到任何不对的情况,便会毫不犹豫地冲去营救主公。
而在不远处,郭嘉乔装打扮,小心翼翼地尾随至此。
他目光如炬,紧紧盯着东方勇等人的一举一动,嘴角微微上扬,轻声自语道:
“东方勇此人,心思缜密得如同一只狡黠的狐狸,倒真是有趣。
若是你与贾诩胆敢对曹公不利,那就休怪我行事心狠手辣,毫不留情。”
贾诩宅第内,
东方勇迫不及待问道:
“文和兄,如今陛下境况究竟如何?”
贾诩微微皱眉,却又稍显宽慰地说道:
“说来也巧,如今李傕与郭汜这二人,一门心思只顾着彼此争斗厮杀,反倒无暇他顾,圣上与一众臣子们,暂且还算安全。”
东方勇毫不犹豫地说道:
“文和兄,既然是为陛下尽忠效力,不知需要我具体做些什么,尽管吩咐便是。”
贾诩目光深沉,缓缓说道:
“勇弟,你要清楚,一旦我们决定离开长安,前路必定荆棘密布,会遭遇诸多难以预料的艰难险阻与重重阻挠。
你先回去仔细整理好随身物品与兵器,待一切准备妥当,再来寻我商议。”
东方勇洁地回应:
“明白。”
言罢,便准备转身离去。
东方勇从容地迈出贾诩的宅邸,早已在外等候多时的千夫长刘虎立刻快步迎上前去。
刘虎一脸关切与忠诚:
“主公安然无恙就好,倘若那贾诩胆敢对主公心怀不轨,有所不利,我等定叫那贾府上下鸡犬不留,彻底覆灭!”
东方勇微微点头,旋即压低声音说道:
“这几日,你安排人手去采购一批物资。切不可被李傕、郭汜两个逆贼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