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大明皇孙 > 第五章 建文元年:紫禁城的密诏疑云

第五章 建文元年:紫禁城的密诏疑云

    第五章 建文元年:紫禁城的密诏疑云 (第3/3页)

的!真正的遗诏,这里该有太祖爷的指印!”

    朱瞻膳一愣,忽然想起胡先生曾说,朱元璋在真遗诏上留了枚指印,用的是特制的朱砂,遇火不化。他忙拾起残片,果然见焦黑的黄绫上,有个清晰的红色指印——这是素梅来不及销毁的铁证。

    “素梅,你还有何话说?”方孝孺厉声质问。

    素梅忽然大笑,从怀中取出一枚炸弹:“既然事败,那就一起死吧!”她扯断引线,炸弹发出刺耳的蜂鸣声。

    千钧一发之际,朱瞻膳猛地推开方孝孺,抱着炸弹冲向殿外。春桃想追,却被朱瞻基拉住:“别去!他有办法!”

    朱瞻膳跑到太庙广场,将炸弹扔进御河,巨响过后,水花冲天而起。他扶着墙大口喘气,听见身后传来方孝孺的惊叹:“皇孙此举,真乃舍生取义!”

    建文元年五月十六,早朝。朱允炆望着阶下的朱瞻膳,目光复杂:“皇孙昨日子时三刻勇闯太庙,又舍命阻止炸弹,可谓忠勇可嘉。朕念你护驾有功,特赐‘忠勇伯’封号,食邑三千户。”

    殿内响起此起彼伏的赞誉声。朱瞻膳叩首谢恩,余光瞥见朱允炆袖中露出的一角黄绫——那是真正的太祖遗诏,上面的指印清晰可见。他知道,朱允炆已识破梅花卫的阴谋,而自己,终于在这场博弈中为燕藩挣得了一线生机。

    退朝后,朱允炆单独召见朱瞻膳,递给他一卷密报:“这是忠勇卫最新查到的消息,素梅的幕后主子,是扩廓帖木儿的女儿——观音奴。”

    朱瞻膳想起史书中,观音奴曾被朱元璋许配给秦王朱樉,后被囚于后宫。他忽然明白,为何梅花卫能轻易拿到藩王密档——原来他们早就渗透进了皇室宗亲之中。

    “皇太孙打算如何处置?”他沉声问道。

    朱允炆望着窗外的御花园,良久才道:“朕已命人将观音奴接入宫中‘静养’,至于其他余孽……”他握紧拳头,“朕要借燕王之手,将他们一网打尽。”

    朱瞻膳心中一凛。他终于明白,朱允炆并非软弱之主,而是在等一个时机——一个能让他名正言顺清剿外敌,同时削弱藩王的时机。而燕藩,正是他选中的那把刀。

    “皇太孙可曾想过,”他忽然开口,“若燕王真的清君侧,天下会如何?”

    朱允炆转头看他,目光中竟有一丝赞许:“所以朕需要你,忠勇伯。你既是燕藩血脉,又深得朕信任,当居中调停,避免生灵涂炭。”

    这句话如晨钟暮鼓,敲醒了朱瞻膳。他终于明白自己的使命——不是选择站在朱允炆还是朱棣一边,而是站在大明王朝的立场上,让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成为重塑天下秩序的契机。

    离开紫禁城时,夕阳将宫墙染成血色。春桃捧着伯爵金印,眼中泛起泪光:“小王爷,您终于熬出头了。”

    朱瞻膳望着手中的金印,上面“忠勇”二字闪着冷光。他知道,这不是荣耀的开始,而是更残酷的战场。素梅虽逃,但梅花卫的根须仍在;观音奴虽被软禁,但北元的阴谋不会终结。而他,必须在这乱世中,走出一条让大明延续万年的路。

    “春桃,”他轻声道,“替我备马,我要去燕王府。有些话,该和父王、兄长说了。”

    暮色中,应天府的街巷渐渐亮起灯火。朱瞻膳策马前行,腰间的羊脂玉牌与忠勇伯金印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他知道,真正的“靖难之役”或许无法避免,但至少,他会让这场战争成为大明的成人礼,而不是墓志铭。

    (第五章完,全文共5512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