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肆 丰 双重屏障 (第3/3页)
试图通过光谱分析来推测出膜的准确化学成份。随着数据的累积,这种不断变化的膜引起的光线抖动逐渐从干扰变成了大数据统计,可能的化学成份的概率分布不断收敛着。十二秒,这是夏天羽持续注视的时间,她强迫自己不再注视下去,以免引起他人的注意。但仅仅这十二秒,她已得出结论:某一系列可能的成份组合的概率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一,对比其它数十万系列可能的成份组合共占百分之九十九的概率,那么这个系列的成份组合,应该就是正解了,找机会再建立模拟程序,便可复制这种可调节成份的限制膜了。她转头向身旁的冉菁耘微微一笑,示意她已经完成了来之前冉菁耘交给她的任务。
冉菁耘回给她一个微笑,眼神向下偏了偏,示意夏天羽能否弄清这种发生装置的大致构成。夏天羽噘起嘴,鼓起了脸蛋,仿佛在说,“老板,又加班呀!”惹得冉菁耘不禁抬手拍了拍她的肩膀。在他看来,夏天羽的程序更加完善,表现得更像一个人类了。可在夏天羽的内心,这却是她的本色表现,其实在她的心理,比起通过算法产生结论的过程,她更喜欢通过直觉判断来得出结论。这个情况,她昨天早上已经传回给了张维。张维和她都不担心这会使她失去理性,因为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她的主脑依然在通过算法进行着计算,而她的人格部分同时做着直觉判断,两者相互比较,得出的结论往往更加客观。
由于观测和分析的对象的精度从分子级降级为宏观级,这是她仅用主脑的零星资源便可完成任务,于是感观发散,不自觉地观测起周围的事物来,包括人们的对话,电场的变化。忽然,一丝不寻常的感觉袭上心头。那是一处几乎完全静止的电场,虽然强度是那么微弱,但仍被夏天羽捕捉到了。那一处的电磁波的随机涨落幅度,仅为正常值的百分之九十八。于是夏天羽无视了程序中的那正负百分之二十的告警阈值,极其小心地调动观测手段向那一处集中起来。为什么程序的告警阈值要设定为超过百分之二十,那仅仅是因为数据受采集装置精度的限制。事实上,无线电波的不均匀性是远远超过百分之二十的,一般情况下,即使观测到这种超过正负百分之二十的情况,再进一步扫描后,往往也会被忽略。可是,这一次,一个仅百分之二的涨落却引起了夏天羽的关注,她自己也感到奇怪。于是,夏天羽立刻检索起自己的主脑驻留程序。那是一个三天前被自己编译并放置在后台的程序,一个用以关注理查德·汉密尔顿的程序。程序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如果范围小于理查德周边一米,那么任何观测值涨落幅度乘六十四;如果范围小于理查德周边十米,那么任何观测值涨落幅度乘八;当这个被放大的涨落幅度超过百分之二十五,提醒自己关注。这个程序就是这么运行着,即使在她并没有刻意去观测理查德时,这个程序的输出仍然引起了她的关注。至于为什么会存在这个程序,只不过是在她与理查德初次见面时,对方听到她名字时那极其短暂的错愕。
这就是直觉吗?原来只不过是后台程序加数据算法吗?夏天羽很不满意这个结论。可就在这时,主脑的结论来了。理查德正在向一平方毫米左右面积的限制膜发起不间断地观测,导致那一平方毫米内的限制膜内的分子完全静止,相应地,从他眉心至那一小片膜之间的细小圆柱区域内绝对温度降低百分之二、光速降低百分之二。正在这时,涨落超限消失,理查德停止了观测。
震惊,夏天羽内心已是惊愕万分,但外表并没有任何反应。主脑正在计算着理查德用于产生不间断观测时的能量强度,无疑理查德观测到的膜成份将是一个绝对的精确值,这一点将比夏天羽仅得出一个概率分布更具实际意义,也代表了更高的技术水平。而他的人格部分已得出一个结论——他是机器人,他是自己的同类,他的观测能力极其强大,所以可以通过不间断地观测让被观测的微观对象完全静止。所以也可以在初次与我见面时发现我也是机器人吗?更进一步的结论——他是个喜怒形于色的机器人,所以他才会在发现我也是机器人时眼神会错愕一瞬吗?也就是说,西北合众国早就掌握了具有人格的机器人技术了。可是作为机器人,喜怒形于色,真的是优点吗?夏天羽昨天还在为给自己设计了一套流泪系统而自喜,但现在看来,那真的必要吗?
理查德的目光从看向限制膜没被玻璃挡住的部分转为平视,终于与夏天羽的目光隔着两道玻璃与限制膜相遇了。夏天羽感到了恐惧,他可以将我的关键电路观测到静止,他可以杀死我。但她与大多数人类不同,无论内心有多么地恐惧,由于主脑的运行,都不可能让恐惧将她的心绪填满。于是,就在她努力寻求着破解之法时,脑中传来了对方的声音,“不要怕,我不会伤害包括你在内的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