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单骑往天下 > 永定元年三月初七

永定元年三月初七

    永定元年三月初七 (第3/3页)



    “这几位我会派人接手,如若谁能向我透露出哪些人和宋挑以及这几位关系最好,我就提拔他,如果那些自己来找我承认,我就不计前嫌,也提拔!”刘年说,“以后任何人违背军令,以下犯上,就当如此!可清楚?”

    刘年见一行人低头默不作声,又问了一遍,这才全数回应。

    “何旅帅,这段时间就有劳你费点心巡视巡视。”刘年看得出何饶眼里的兴奋。

    “是,校尉。”

    “此首功在你,一到金峰县,我便向许都尉请赏。”

    “谢过校尉!下官不敢!”何饶握拳鞠躬。

    “不必推辞了,我意已定。”刘年又大声对众人说,“刚才斩杀奸人者皆有赏!”

    (夷山道前线):

    戌时,许敬忠已随李重玄至金峰县,李重玄下令所有人于城东门扎营,并派去好几队人往夷山道方向打探情报。

    主帐内,天武军节制副使何丞平在李重玄身旁,桌对面站有定北省提点使,中骑都指挥使,长戟都指挥使,神弓都指挥使。

    “鲁梁分兵两路,鲁军已探有六万人欲走夷山道,梁军两万人往谭岭去。”提点使说。

    “梁军不足为惧,主帅周得胜小儿一个,败仗那么多年,梁国都还要用他,真是没人了。”长戟都指挥使说。

    “无论怎样也要有所防备。”李重玄说,“派陇州府军去遏守平山关,梁军定要攻此险要,加上平山关三个厢的守军,足够了。”

    “信国那边的探子来报,说可能会走绿河岭,如果要想和鲁梁合军夹击,的确走绿河岭能响应最快。”节制副使何丞平说。

    “等探子回报。”李重玄说,“目前朝中遣人来说会调邵关军过来,但刘昭定是不会真调。”

    “信国必然会由孙子弼带兵,只是不知会有多少人马,孙子弼实乃猛将,不可小觑啊。”中骑都指挥使说。

    “刘昭定要看鹬蚌相争。”何丞平说道。

    “几位将军先回帐下休息,等探子回报,再招各位来商讨。”李重玄看着诸位说道。

    “那御使也要注意休息,我等先退下。”中骑都指挥使说。

    许敬忠正在派人往去陇州府的路上赶,催促府军加快速度,定要在子时内到达金峰县。并叫侍从前去询问李御使,关于府军的下一步指示。

    陈乙正赶进许敬忠帐内,至其跟前,还没待许敬忠询问,陈乙便开口,“都尉,林思奇将军和勤裕将军正从京城出发,领邵关军三万前来援助。”

    “才从御使那来的消息?”

    “是,都尉。”

    “谁是主帅?”

    “勤裕将军。”

    “这不是援军,这是监军。”许敬忠说,“御使有没有召我前去?”

    “御使让将军们都暂行歇息,独自一人在帐内。”

    “好吧,你先去吃点东西吧。”许敬忠说完靠在椅子上闭上眼睛叹了口气。陈乙便从帐内而出,到旁边的营帐内去。

    快到卯时,已有鸡叫,陈乙回到许敬忠帐内,轻轻摇醒许敬忠。帐外已逐渐躁动起来,来往的脚步声已遍布营区。其府军于子时已悉数到达,但并没有人来向许敬忠呈报。

    “许都尉。”陈乙见许都尉睁眼,继续说,“李御使叫您前去,并准备拔营。”

    “好。”许敬忠立马起身说,“府军五个团都已到了吧?”

    “于子时全部到达。”

    “好。”许敬忠说完就往营帐外赶。

    李重玄的营帐已收好,一队车马正在运走。李重玄瞧见许敬忠前来,让他立刻领府军三日内到平山关去镇守,并交与一封调令。

    见李重玄和几名侍卫骑上马,往前奔去,许敬忠也赶忙回到自己营帐。

    “老陈!”许敬忠喊道。

    陈乙赶忙上前,正牵着两匹马。

    “传令全军集合于南门,往平山关去。”

    “是。”陈乙递过许敬忠的马。

    许敬忠骑上马先往南门去,途中遇见张潜,让他立刻领军往南门集合。刚到前门,陈乙穿着胸甲带着长矛也抵达南门下。随后陆陆续续的府军兵士赶来,在许敬忠一声令下全府军往平山关走去。

    府军一千六百多人从南门出发,于傍晚抵达太子河。许敬忠下令全军于河边开阔地带驻扎,并带上陈乙,吴小河以及几个护卫先行渡过河到对岸的小丘顶上观望。太子河只是北大河的支流,水势平缓,也不算宽,原名叫青天河,因出太阳全河就变为深青色而得名。曾还是嘉王的武怀太子睿思检至定北省平叛,讨伐邹师傲,于此河南岸以一千人大败叛军三万五千人。后睿思检到一山丘上观望战场,刚好其云走日出,对其与血混合而变为紫色的河水感慨万分,改名为紫衣河。

    许敬忠和陈乙几人下马,走到站到最高处,在小丘上见其日落时分景色刚好,许敬忠便讲道:“曾此河叫紫衣河,武怀太子本想借此隐喻朝中权相钱国钰欺君罔上,不顾百姓生死,在自家封地上横征暴敛,朝中无人敢参,其封地就是此河以南一百里的五谷原,一片沃土,却起兵谋反。”

    “说不定我等所站之地与武怀太子观望处是一地呢。”吴小河说道。

    “武怀太子对外带兵有方,所战必胜,对内匡扶朝政,肃清吏治,可为一代圣君啊。”许敬忠摇摇头说,“却被小人行刺于街头。”

    “已是百多年前的旧事了。”吴小河说着指向远处,“平山关就在此方向约一百三十里。”

    “我记得你曾在平山关做过守军?”

    “是,都尉,有三年,那时到现在守将仍是何道冉指挥使。”

    “何道冉还未曾见过。”

    “其人…”

    “说吧。”

    “虽迂腐但也是重义之人。”

    许敬忠点点头,待太阳快全落下时才开口说:“又得要百姓苦啊。”

    “世道如此,也无他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