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辽东往事不堪回首 (第1/3页)
王铁牛是一个活着的“死人”。
之所以说他是个“死人”,是因为按照官府那边的记录,他已经于大业八年七月战死在了平壤城附近的萨水河畔。
但实际上,他并没有战死,而是在大战渡河的前一天晚上做了逃兵,因此侥幸捡回来一条性命。
而他之所以做了逃兵,并不是因为他贪生怕死,而是不想死得如此窝囊。
事实上,当初他在随大军一起出征辽东讨伐高句丽人之时,不知是何等的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一心要在辽东战场上奋勇杀敌,建功立业,搏一个前程来光宗耀祖。
当时他跟另外一百多万府兵一样,根本没有把小小的高句丽人放在眼里,都相信只要天兵一到,高句丽便弹指可灭。
因为大业八年正是大隋国力最为鼎盛之时,当时皇帝征调去讨伐高句丽的兵马,共计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号二百万。
为了向高句丽炫耀大隋军威,皇帝将这一百多万兵马分为四十个军,每天派一军出征,分四十天出征完毕。
因为兵力太过庞大,四十路隋军逶迤而进,绵延一千余里,首尾相继,鼓角相闻,旌旗亘九百六十里,连不少隋军将领都在感慨,亘古出师之盛,未有之者。
本以为以大隋军威如此之盛,即使不能吓得高句丽人立即遣使来降,也能如摧枯拉朽一般迅速击败高句丽人,一战定乾坤。
当时王铁牛归右卫大将军宇文述统领,他们这一路兵马初期在宇文述的统帅和指挥下,虽说面对高句丽大军的顽强抵抗,打得很是艰难,却还是取得了一些胜利,不断朝着高句丽的都城平壤步步推进。
只是王铁牛不能理解的是,他们大军在出征之前,皇帝下了一道很离奇的旨意——
“高(句)丽若降,即宜抚纳,不得纵兵。”
意思就是只要高句丽人一提出投降,隋军就得立即停止攻击,等待朝廷派出使者来接受高句丽人的投降。
而高句丽人得知这道旨意的存在之后,便在每次隋军即将破城之时,便立即宣布要投降,使得隋军将领不得不立即下令停止攻城,同时派人去皇帝所在的临渝宫请旨,请求天子派遣使者来接受高句丽人的投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