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抢投与延迟 (第1/3页)
募资,只是个引子。
话题逐渐转向,公司人才薪酬体系,与谢可逸和林图南的股权分配。
无论何种类型投资基金,资金管理规模在20亿以下,要么创始人自带市场品牌效应,要么身旁肯定有位极其擅长募资的二当家。
用车轱辘话说,能从市场找来钱的人,在一家小型风投机构里,地位无出其右者。
事实上按照行业惯例,他们这种组合,负责募资端的合伙人,往往占多数股份。
之所以原定谢可逸持股51%,是因为他个人,勉强沾到了品牌效应的边。
老蒋非要让他就快影项目,对外向媒体公开致谢,确实挺没头脑,但是也兼顾赚名气。
上个月,初次商量是否要拿清湖的投资,林图南曾先后两次感慨。
一说谢可逸属于老杨的门徒,这话的意思是,老杨原本没必要卡在快影融资节点摊牌。二是激励万佳,真正站在合伙人视角,才能看到谢老板的价值所在。
如果他手里没有快影这类超级明星项目。
老杨纵使一分私心若隐若现,也找不到切入点因势导利,达成无痛分手。
所以当谢可逸再度加码,能够贡献首期基金20%~30%募资额……
林图南这几天想的很明白,干脆说出方案:“这样吧,我们设计动态股权结构,未来连续五年基金收益率达标,你的持股比例阶梯上涨,最高到70%。”
伴随收益率一路飘红,谢可逸持续塑造个人和深源品牌,从募资端到投资端,隐性好处数不胜数。
那他就值这份价钱!
“没问题,以后基金管理费收入,你拿大头。”谢可逸毫不拖泥带水。
70%是最高了,沈楠鹏之于红岭资本都达不到这么高持股比例,顶多在项目盈利分红方面,拥有一定特权。
林图南点头应声,基金管理资金规模,跟固定管理费收入直接挂钩,相当于他募资的业绩激励。
谢可逸同理,拿投资收益分成大头,绑定基金收益率。
两个人都不避讳谈钱,分赃均匀根基稳固,包括员工们更如此。
魏振宁从精品机构跳槽来深源,过渡期表现正常的话,顺理成章升职ED。
虽然ED和ED之间,差距比人和狗还大,可总不能剥夺他的分红权益……
“盛方和快影直播电商合作谈差不多了,这两天就要签合同,我先出资5000万。”
顺畅的重新设计完利益分配框架,谢可逸转而同步项目进度。
“我的钱正在周转,我马上催一下,总数3000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