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朱标:爹要纳妃,也是纳咱们大明的女子! (第1/3页)
“标啊,明日你安排一些人,看看附近的村子土地。”
回去的路上,朱元璋忽然对朱标吩咐了一句。
朱标不解:“爹,您的意思是……?”
“现在已是三月,下月开始粮食就要种下去了。”老朱掀开马车帘子看了一眼有些昏暗的天空:“那红薯四月就要栽种。”
“今日去养猪场,咱才记起黄小子跟咱提过,红薯藤是喂养家畜的好饲料。”
“既然咱们在城外设立了十二个养殖场,家畜吃的草料消耗就非常大,如果不提前准备,难道还要从其他州府拉过来?”
朱标点了点头,又听到老朱说道:“明日你多派些人,把城外探查个遍。”
“首先,从百姓土地中,选出上等田、地,确定好顷数。”
“其次,让府尹跟百姓谈,让他们种植朝廷提供的水稻、红薯、玉米、土豆。”
老朱想了想,继续道:“给百姓签订契约,如果朝廷提供的粮种收成,比去年他们粮食收成还要少,朝廷不仅赔偿钱财,而且会把粮食差量给补齐。”
“让百姓打消顾虑,安心耕种朝廷提供的粮种。”
“最后,派去的人,态度温和点。咱不想看到朝廷好心让百姓种粮种,结果闹出人命、民怨的事情。”
“到时候朝廷的声誉受损,咱的脸上也无光。”
朱标点头表示知道了。
其实关于百姓闹事什么的,朱标不是很担心。
其他州府的官员做事,朱标不是很清楚,但应天府基层官员,是懂得收敛的。
毕竟是在京城,百姓一闹事,很快就能传到自己跟老爹的耳中。
轻则丢官,重则砍头!
他们又不傻,知道该怎么做。
“明日,我再去找黄小子,让他尽量多给咱们提供种子。”老朱叹气道:“想靠咱们大明自己培育出优良粮种,都不知道要等到何时。”
研究院农部,是网罗了二十多个种地经验丰富之人。
但他们没有系统学习或植物、农业方面的知识,甚至有的人连大字都不识一个。
未来,他们之中可能会有名垂青史的农业方面的专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