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无地者不交税,有地则按土地交税 (第1/3页)
城墙上的大臣们听得冷汗直冒,没想到李承乾把这个事情拿出来说。
这是刚刚当上皇帝,就准备和全天下氏族对着干吗?
土地,那可是根本中的根本。
就算世家大族再有钱,土地也是根本,这是铭刻在基因之中的认知。
君不见,即便到了后世,老一辈还把土地看得特别重要。
哪怕他们一年到头土地忙活,还没有随便打点零工挣得多。
可在他们眼中,土地依旧是根基和退路。
而在这个时代,这方面的认知要强烈太多了。
可以这样说,你动他们的钱财,他们还可以自圆其说的来一句,千金散去还复来。
你要动他们的土地,百分之百跟你拼命。
就连后世,在那工业时代刚刚启蒙的时候,谁家要是多挖别家一锄头,打死人的案件都有不少。
要是用理智的态度思考,那一锄头能价值多少钱?
那一锄头的地,就算用上万年,地上的产出,也不一定够赔上一条人命的。
可事实却是,那一锄头很关键很要命!
因此,大家心头冷汗直冒,就一点都不足为奇了。
跪地听着的百姓们,也微微骚动起来。
税赋啊,他们太感同身受了。
听这个意思,李承乾这位新皇帝,居然打算改变税赋。
也不是知道是再加一些,还是会怎么样。
减少他们想都没想过,这也是铭刻在基因中的认知了,只要不加,就是感恩戴德。
大唐这个时期,实行的是租庸调制下的人丁税。
以均田制为基础,严格按人丁征税。
租:每丁每年缴纳粟2石;
调:每丁缴纳绢2丈、绵3两(或布2丈4尺、麻3斤);
庸:每丁每年服徭役20日,可折绢3尺/日代替 。
这个制度下,人丁数量是税收的核心依据,且农民需承担固定劳役,人身依附关系较强。
说来说去,就是按人头纳税。
均田制:每丁授田百亩(永业田20亩+口分田80亩),确保税收基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