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无地者不交税,有地则按土地交税 (第3/3页)
生根发芽,成长为参天大树。
停顿了几秒,让大家有个吸收消化的时间后。
李承乾继续说:“从明年开始,所有税赋折算为土地税,人丁不再收税。
土地税,折算为一亩十斤粟,可按照当年的价格,以其他东西抵偿。
无地者不交税,有地则按照地交税。
如有家庭减员,导致无法耕种,出现无效的地。
则,当地官府收回重新分配。
如实在无人耕种,则收回为公家用地,等待人口增长之后再分配!
开垦新地,免税五年!(三年养地,两年耕种)”
在唐代,一亩地跟后世没法比,大约就是六分之一的范围。
乘以一个六倍,才大约是产出后世的一百一二十斤。
也就是说,这个时代的一亩,大概就是产出二十斤,这都收一半了。
不过,这是薄土低产的产量,对目前百姓已经是极大的让步。
李承乾又没有分什么薄田和良田,免得被钻了空子,因此这个税赋没什么问题,反而可以说极低。
但真的能够沉到基层的话,真正的税赋绝对会更高。
反正,李承乾从明年开始,准备开始工业和科技萌芽了。
如此一来,也会渐渐不依赖于土地产出。
要搞到土地免税那一步,还需要足够的时间和工业基础去酝酿。
目前要是敢这么干,肥的是世家大族,也是一个极致的底线问题,甚至可能导致大唐颠覆,暂时不敢那么做,只能继续苦一苦百姓了。
如此简单的税赋,就算是无知的百姓,也能够算得清楚。
因此,听到李承乾这么说,百姓们简直是不敢相信。
跪地之中,都在互相张望,用脸色和眼色的询问,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李承乾身边的大臣们,也有些骚动。
要是这么搞的话,他们这些世家大族,以后要交多少税?
重点是,这么低的税赋放下去,以后会挂靠地的百姓越来越少,甚至给他们种地的百姓也越来越少。
难道要他们自己,下朝之后换上衣服,自己去挖土种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