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全家出动 (第1/3页)
开垦荒地很简单,先用锄头除草,再用窄口锄头挖土,把表面一层土挖一遍,因为土地贫瘠,板结严重,不朽挖一挖,好在是谷雨刚过,泥土是湿润的,也不是太难。
之后就直接用牲口力量,拉上曲辕犁,把地往深了翻。
山坳里面,之前转移的枯枝烂叶已经堆肥成功了一大半,有不少成了有机肥。
之前从落叶林收集的枯枝烂叶,大部分都是半腐烂的,只有表面一层是去年的落叶,尚未腐烂。
赵清虎堆肥的时候,这两部分是分开的。
堆肥很简单,一层枯枝烂叶,撒上一层水,一层一层叠加,堆起来后用竹席子给盖上,确保里面发酵后温热不至于散开。
十天翻一次,里面的草木腐烂的很快。
新鲜的杂草树根,大郎他们在山坳里面开荒清理出来的,有一大堆。
加上那些新鲜的树叶,也能用来堆肥,也是一层材料一层水,保证湿度,堆积起来后用竹席整个盖上。
新鲜的材料,堆肥耗时有些长,十天翻一次,前两个月需要一直翻,后面一个月就不用了,三个月,最多四个月,就能堆肥成功,变成黑土有机肥。
赵清虎去山坳看过,已经堆肥成功的,大概有一万来斤。
筛上一筛,加上草木灰,跟这荒地的泥土搅拌下,再用曲辕犁走一遍,把黑土翻到下面,避免浮于表面,一旦下雨就会被雨水把肥力带走。
再用犁耙犁一遍,把土块打碎,基本上就成了可以耕种的旱地。
栽种棉花,是需要起垄的,而且,棉花需要大间距栽种。
他只有五亩棉花子,剔除里面不能发芽的坏种子,最后种下怕只有四亩多,所以,不能密集种植。
棉花也是能密集种植的,大西北土地贫瘠辽阔,棉花就适合密集种植,用机械耕种。
如此一来,一株棉花的产量有限,高度也有限,最多七八十厘米,出产的棉花也不多,是用数量凑出来的产量,总体产量不会少。
大间距栽种,一株棉花能长到两米高,还必须在中期打顶。(打顶,就是在棉花成长到一米多高的时候,把顶部生长快速部分剪掉,阻拦棉花植株继续往上涨,打顶后营养成分朝着分支输送,让分支成长,横向成长,每个分支上能结出的棉花就会增多。)
这样一来,每一株棉花的单株产量就会提升。
南方栽种棉花,地少人多,选择的就是这种,精耕细作,往往种上一亩地,就能做上十几床棉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