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29章 契书刻版 (第3/3页)
吴越沉吟道:“契书让他们自己准备。”
如此巨大的交易量,总不能让班师的南衙大军,继续在此盘桓数日吧!
世家大族经营数百年之久,在当地培养出的读书种子自然不在少数。对他们来说,凑齐一些人来书写契书并不是什么难事。
庄旭正要说这事呢,“柳十一郎想了个法子,用印刷佛经的法子来制作契书。他寻匠人在木板上将契书的固定内容刻出,刷上油墨之后再倒印在纸上。”
“如此一来,能少写一半的字。”
吴越感慨道:“倒是巧思!”
一通百通,一旦明白了这个道理,再要理解这个法子就不难了。
普通人即便想到了这个办法,若自己不会雕版,恐怕就会打消这个念头。
世家大族既有资源又有人力,只要抓住一丝灵感便能迅速聚集人手将事情办得妥妥当当。
范成达好奇地问道:“效果如何?”
庄旭答道:“更迭数版,留出的间距很合适,一些寻常的契书都可以按照这种方法来书写。”
柳琬得信后,搜罗了河东地界上十几位雕版匠人,日夜不休钻研的成果。
不过右武卫军士无法收放自如的斗大的字,显然就不适合在这些半成品纸页上书写。
“不过,若是特殊情况,还是得靠人工来书写。”
其他的内容都是固定的,真正的变量在于奴仆的相貌特征。
买家自然是希望将自己的“财产”尽可能的固定下来,最好连耳后的小痣都写上。
可有些人相貌特征太多太突出,需要写上好几行字才能描述清楚。固定模板留出来的间距往往不够用,这时就得换个人来从头到尾写一遍。
即便如此柳琬对这个凑合的办法也并不是特别满意。因为书写人的文字如果多或者少,都会影响整张契书的美观程度。
柳琬的法子,便利的还是河东地方。对于南衙来说,统共二十来个字的小纸条,用不着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