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送鹅毛 (第1/3页)
次日清晨,陆云川换上了一件干净的长衫。
他本就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长得浓眉大眼,血气方刚,简单一番修饰,少了几分匪气,多了几分意气。
随后让人将寨子里值钱的物件,皮货类通通打包,这么做一是待会儿到了县城可以换些现银用来购买硫磺,二是能更好假扮商人进城。
既是扮商人下山,人手不宜过多,陆云川只带上了胡大勇,孙铭,张三儿。
一去平川县,有莫约五十里路,赶早不赶晚。
旭日初升,四人便骑马下了白顶山。
一路上,都是拖家带口往东迁徙的流民,饿殍满地,惨不忍睹。
听路过的流民说,狼国已经攻占铁门关,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是寸草不生。
这些游牧民主,其性质跟土匪差不太多,没什么太大的野心,就是为了抢夺资源。
而以大昭王朝的尿性,估计再过不久便会派遣使者求和,送些茶绸岁币安抚狼国,息事宁人。
到头来,死的都是那些大头兵,苦的都是边关老百姓。
不难发现,大昭王朝不论地缘,制度,文化,都与正史上的“宋朝”极为相似,打仗不咋行,搞钱第一名。
边关全是游牧国家,打不过就送钱结盟,再不济就送公主和亲。
总结一句话,身上全是才气,就是没多少骨气。
两个时辰后,马蹄踏上宽敞官道,沿途茶摊酒家也多了起来,平川县城就在前方。
“卖大鹅咯,喂养了十年的大鹅,三日便可下一枚蛋,又大又圆,只需一贯钱……”
忽然,路边响起了一个稚嫩的叫卖声。
是一个披头散发的少年,年龄莫约十一二岁,浑身脏兮兮,蹲在路边抱着一只大白鹅。
这鹅确实够大,比蹲着的少年都高。
一贯钱,一千枚铜钱,相当于一两银子,实在是贵了点儿。
“先生,先生,您富贵安康,买了我这只鹅吧?”
能骑马进县城的人可实在不多,少年估计是把陆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