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你还真舍得回来 (第2/3页)
守不住的。
别看灵寿等地,给了八路军前指,附近也给了三大主力师,自己躲在冀鲁边区。
核心根据地,可是他经营了两年的成果。
“我要是不回来,你们上哪里去买枪..”
十八集团军副总指挥亲自部署,八路军三大主力师派兵协助。
截获了两批鬼子拆卸的太原兵工厂设备,两百多套机床。
其中还有一座炼钢炉。
搬到太行山脚下,仍然没有运转起来。
倒不是八路军没有动员太原兵工厂的工人,与之相反,招募了很多。
关键是鬼子很坏。
一些关键部件,容易拆卸的精密部件,全部拆下来,单独运输。
就没有在这两批物资里面。
八路军至今没搞清楚,鬼子究竟是提前运到东北去了,还是藏在山西就没有运出来。
急得副参谋长亲自给江向阳发报,要到了潍县庆丰机械厂的联系方式。
从冀鲁边区的机械厂,护送了十几个工程师越过津浦路,平汉路,测绘缺损零件,完成测绘以后,才能加工修复。
“你上个月真产了两千多支冲锋枪?”
抗战爆发之前,太原兵工厂一个月才能出产不到一千支冲锋枪。
江向阳从潍县搞的机械厂转产,竟然比太原兵工厂还猛。
这让徐旅长觉得不可思议。
“钢管都是现成的,有些钢料,陈庆祥都让南洋的钢材厂做了粗切割..加工这个很快。”
太原兵工厂生产方式比较原始,是一个或者几个工匠,负责一支枪,制作完成,验收以后,负责第二支。
江向阳没有说是自己改革了流水作业的方式,各工作组专门生产同样的零件,然后由组装,校对的其他工匠组成工作组,完成下一步工序。
“你们钱准备好没?不见到钱,谁都拿不到枪。”
徐旅长和韩团长也很理解江向阳的难处。
毕竟,陈庆祥从南洋购买钢管,运输,都要付高价。
“我的意思,你不能光卖枪啊,冲锋枪消耗那么大,子弹跟不上..”
战场上的子弹壳,都收集起来了..
但是随着冲锋枪比例的增加,手枪弹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