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 > 第258章 奉天讨明大将军

第258章 奉天讨明大将军

    第258章 奉天讨明大将军 (第1/3页)

    崇祯四年二月八日,阿敏死亡的消息与袁可立生病的消息几乎是一起传到了京师。刘泽清写信在前,用的是寻常驿递;而阿敏的死讯走的是加急军报。

    而就在三天前,八十七岁的老臣王象乾病逝了,比原来历史上多活了三年。王象乾是朱由检手上年纪最大、资历最丰的老臣,没有之一。

    别的什么四朝老臣,都是在万历中后期入仕的,而老王头直接超级加倍,他是隆庆五年的进士,那一年的主考官是张居正!按照大明官场潜规则,他算是张居正的门生,因为干活太努力了,老张还给他写了个匾。

    王象乾和朱由检现在正在用的这几个老头都还差着辈分,但他的逝世却让朱燮元很是伤心。王象乾被朱由检从宣府召回的时候,就已经病得很严重了,双腿水肿,无法行走,典型的肾脏衰竭症状。

    朱由检虽然派遣太医院给他会诊,又张榜招揽名医给他看病,但最终也没能逆转他的病情。不过这一次张榜,倒是逮住了一个胆儿很肥的年轻游医。

    他凭借自己的经验,用一种自然病死枯萎,通体发黑的竹子作为主药,搭配另外几种新鲜草药,成功缓解了王象乾的水肿症状,若非如此,可能老头连崇祯元年都挨不过去。

    在王象乾生命的最后三年里,朱燮元时常抽空去他府上探望。此前,这两人一南一北镇守边疆,并没有太多的交集。朱燮元去他府上,与其说探望,不如说请教。毕竟对于北方边防的了解,没有人比王象乾更权威了。

    而王象乾也没有藏着掖着,对于朱燮元这个六十几岁的后生,有问必答,悉心栽培。他死后,根据他的遗嘱,他的藏书、手札等都赠与了朱燮元。不是不想留给儿孙,实在是他儿子都没有熬过他,孙子疏于管教,斗鸡弄狗,也是个不成器的。

    朱由检和内阁众人商量以后,在次日的朝会上评价王象乾:“机警有胆略,善骑射,熟外蕃故事,历任督抚多年,威震九边,可谓‘阅世深而勋业著,享年高而令名存’。”

    礼部提了几个谥号给皇帝挑选,朱由检最终决定赠予他“襄毅”这个谥号,并追封他为太师。

    朱由检与王象乾并不相熟,除了刚开始回京的时候见过几面,随着病情加重,他已经没有办法正常上朝了。但朱由检却非常尊敬这位为大明镇守边疆三十余年的老臣。不仅给了他美誉、美谥,还下令由内廷出资给他风光大葬,立碑著传,极尽哀荣。

    王象乾的死让朱由检生出一丝危机感:老头虽好,但终究会燃尽的。知道袁可立生病以后,他更是一刻都不敢怠慢,果然如刘泽清所预料的一样,下旨召回袁可立。但老袁头这个辽东经略干得太优秀了,把他逮回来以后,他都不知道谁可以取代他的位置。

    此情此景总有些熟悉,虽然这一切看似合理,但这跟之前袁可立在登莱、孙承宗在辽东的遭遇怎么这么像呢?不会是有人想要摘桃子,所以暗中使坏吧?!朱由检召见了北镇抚司提督指挥汤豫,让他派人去登莱,将给袁可立看病的医生请来喝茶。

    如果只是单纯的误诊,赠金遣返;要是背后有人指使,以老袁头的权重,朱由检不介意开开荤、见见血。他好几年没杀人了,别人都以为他举不动刀了呢!什么朱砂、铅霜,这玩意能吃嘛?!到底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的?

    朱由检打定主意,等老头回来以后,每天监督他喝三大碗牛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