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天才学霸?我只是天生爱学习 > 第192章 这不是终点,而是一扇门

第192章 这不是终点,而是一扇门

    第192章 这不是终点,而是一扇门 (第2/3页)

  很快,连后排的都没有空位,整个报告厅都被人挤满。

    前排就坐的院士、后排挤满的学生、媒体记者架起长枪短炮,空气中弥漫着咖啡与期待的躁动。

    十点,陈辉准时走上讲台,身后巨幕亮起分形网格的动态演化动画——四维超立方体在递归分割中绽放出复杂而规律的几何花纹,陈辉开启话筒,轻敲试音。

    报告厅中的喧闹如同潮水般退去,所有人都自发的安静下来。

    “各位老师、同学,今天我想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编织宇宙’的故事。”

    按动手中遥控器,投影仪上出现一张泛黄手稿的照片,“这是杨振宁先生与米尔斯先生1954年的原始方程。70年来,数学家们试图在无限维的海洋中捕捉一条光滑的鱼,而今天,我们找到了一张新的网。”

    燕北大学不是欧洲数学大会,在自己的主场,这场报告会并没有限制时间,陈辉想讲多久就可以讲多久,所以,他可以娓娓道来。

    看向台下第一排坐着的那位百岁老人,杨振宁此时也正怔怔的盯着投影仪上的手稿照片,眼中满是回忆之色。

    陈辉也有些唏嘘。

    几个月前,他还坐在台下听报告会,没想到现在,站在讲台上的人已经是他了。

    停顿了片刻,投影仪再次变换,两根红色“量子纤维”在空中交错缠绕,生成SU(2)群矩阵的符号,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这次报告会的PPT也是精心准备的。

    “传统方法总在对抗无限维的混沌,而我们的答案很简单——让规范场自己编织自己。”

    陈辉指向屏幕上的辫群生成元σ、σ,“每一根纤维的交叉,都对应一次局域规范变换,通过分形网格的嵌套,我们将无限维问题转化为有限维的代数游戏。”

    报告会渐入佳境,陈辉越讲思路越是顺畅,沉浸在了知识的海洋之中。

    台下的院士们,数学家们身子微微前倾,神色变得认真起来,后排的学生们更是拿出笔记本来,窸窸窣窣的做起笔记来。

    韦东奕目不转睛的盯着投影仪,他研究的方向正好是偏微分方程,在三维纳维一斯托克斯方程正则性问题和二维不可压缩欧拉方程的线性阻尼问题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进展。

    看着手中的馒头和矿泉水瓶,一阵懊恼,要是带了笔记本来就好了。

    “韦神,要不,借你?”

    旁边那位清华的同学善解人意,将手中笔记本和笔递过来,试探的问道。

    韦东奕有些犹豫。

    “拿去吧,反正我也听不懂。”

    这位同学看出了韦东奕的迟疑,无所谓的摆摆手,他一个学文学的,当然不可能听得懂这场报告会的任何一个公式。

    韦东奕也不再纠结,要是再迟疑两秒,他恐怕也要听不懂了。

    时间飞速流逝,投影仪上的画面不断变换,陈辉也已经拿起了一旁的马克笔,讲台上已经写满了三块白板,正有工作人员推着第四块白板上来。

    写完一个式子,陈辉再次按动遥控器。

    大幕切换为分形网格上的瞬子解——蓝色能量云在自相似结构中规律脉动,拓扑电荷Q=1的数值在屏幕边缘闪烁绿灯。

    “这是数学的魔术吗?不,这是拓扑的必然!”

    陈辉声音响起,“当我们将四维时空折叠进二维边界的全息膜,杨-米尔斯方程的基因被完整保留,就像用二维码存储一座宫殿,每一个像素都承载着四维的密码。”

    直到这一刻,原本扑朔迷离的线条彻底清晰明朗。

    坐在第一排的田阳脸上已经露出了笑容,已经听过两次报告会,看过数遍论文的他,已经理清了所有思绪。

    德利涅也缓缓的靠在椅背上,他也终于再无任何疑虑,陈辉是对的!

    邱成梧看着台上侃侃而谈的少年,忽然觉得,或许有一天,他真的能够破解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秘密。

    “原来如此!”

    佩雷尔曼目光灼灼,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袁新毅同样眼中精光四射,陈辉的研究也让他看到了未来更多的可能,朗兰兹纲领的证明并不是终点,而只是一个开始!

    “综上所述,结果显而易见,杨米尔斯方程的解是存在的!”

    陈辉的声音不算洪亮,但清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