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天才学霸?我只是天生爱学习 > 第330章 文化工作者要有文化

第330章 文化工作者要有文化

    第330章 文化工作者要有文化 (第3/3页)

而是深深触动了他心中那份久违的认同感。

    他这一代人,谁不是在田间地头、在工厂车间摸爬滚打过的?

    那些经历,磨砺了筋骨,也沉淀了心性。

    “种地、养猪、搬砖、打螺丝……”钱老停下脚步,重复着陈辉的话,语气带着一种复杂的感慨,“听起来很土,却是实实在在的根。

    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坐而论道的文科生,缺的就是这脚踏实地的根!

    书本上的大道理,若没有泥土味汗水味的浸润,终究是轻飘飘的,立不住。”

    “正是如此。”陈辉点头,他看到了钱老眼中的共鸣,“这并非惩罚,而是补课,让他们在最基础、最真实的劳动中,理解生活的艰辛,体会创造价值的成就感,感受人与人之间最质朴的连接。”

    陈辉知道钱老明白了自己的意思,这才继续说道,“只有肩膀扛过扁担,手指磨出老茧,才能真正明白粒粒皆辛苦的分量,才能理解普通劳动者的伟大与不易,这份理解,会成为他们价值观最坚实的基石!

    当他们日后拿起笔,握住话筒,或者身处管理岗位时,才不至于脱离实际,说出、做出那些何不食肉糜的荒唐事。”

    陈辉顿了顿,补充道:“文化工作者的文化,不只是书本知识,更要包含对社会、对生活、对民众的深刻体悟与敬畏。否则,空有学识,只会沦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甚至成为混乱的源头。

    基层实践,就是为他们注入这种文化底蕴的最直接途径。”

    “时间上,你觉得半年足够?”钱老沉思着,显然在认真考虑可行性。

    “至少半年,一个完整的农时,一个项目的工期,都需要时间沉浸才能真正体味其中的酸甜苦辣,走马观花式的体验生活毫无意义。

    一年最好,能经历完整的四季轮回,看到播种、耕耘、收获的全过程,感受生活的周期性与韧性。”陈辉语气坚定,“当然,具体岗位和时间可以科学安排,但核心必须是真实、深入、长时间的参与,并作为毕业的必要条件严格考核,而非可有可无的选修。”

    钱老长长地呼出一口气,白色的雾气在冬日的空气中氤氲开来,他拍了拍陈辉的肩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好!说得透彻!此一时,彼一时。

    现在的条件、后勤保障和我们的决心,远非当年可比,这个提议,有基础,有深度,切中要害!

    我会把它带回去,作为教育工作者会议的核心议题之一,让大家好好讨论、完善。”

    他抬头望了一眼园区略显空旷但充满潜力的建筑群,感叹道,“看来今天真是来对了。

    陈辉,你的脑子,装着的不只是星辰大海啊,教育这个根基问题,同样需要你这样的智慧去夯得更实,只有你这样的智慧,才能一针见血的洞察到最根本的问题所在。”

    陈辉笑了笑,“只是些粗浅的想法,希望能起点作用。”

    “作用大了!”钱老用力点头,“行了,不耽误你太久,你刚安顿下来,好好熟悉环境,过几天会议有结果了,我再跟你通气。

    需要什么,随时找我,国家支持你,这可不是空话。”

    “谢谢钱老。”陈辉目送钱老的车离开。

    园区重新安静下来,冷冽的空气让头脑格外清醒,陈辉转身走向自己的研究室大楼。

    推开厚重的门,空旷的大厅里回响着他的脚步声,他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外面是规划齐整却还未填充人气的园区。

    “人格塑造,精神的锚……”他轻声自语。

    解决人类飞向星空的科技难题固然令人振奋,但如何确保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中,人类文明的精神内核不迷失、不堕落?如何让每一个沐浴在科技荣光中的人,都能成为一个有根、有魂、有温度的正常人?

    “教育,或许是比任何一项前沿科技都更基础、更长远的事业。”陈辉的目光投向远方,仿佛穿透了京城的繁华,看到了广袤乡村的田野,轰鸣的工厂车间……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似乎在他心中悄然萌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