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14章 改制

第14章 改制

    第14章 改制 (第1/3页)

    “交给商人?朝廷大事、皇家大事,岂能委政于商呢?”

    朱瞻基眼中满是迷茫和不敢置信,这些话竟然会从李显穆的口中道出。

    李显穆很平静,“商人有家无国,重利轻义,奸险刻薄,但那是民间的商人。

    臣说的,是皇商、官商,以商人的面目行于世道,但并不是真的要去赚钱,而是为朝廷服务,要听从朝廷的管理。”

    这下朱瞻基理解一点了,“那这和官员又有什么区别呢?”

    “臣先不说其中的区别,臣想要问陛下一个问题,陛下觉得臣将制造武器兵刃、工程建设、船舶制造等部门,剥离出来,而后互为竞争的法子如何?”

    “这个法子的确是好,不争不成水不活啊,但若是仅仅为了此事,那再多建立一个司不就可以了。”

    李显穆郑重道:“只要还在诸部之中挂着,就永远都不会有本质的变化,因为臣这一办法的根本就在双方身份的不同之上。

    这就是陛下问的区别!

    七品以下的官员,都是举人、监生、秀才出身,七品以上的官员,都是进士出身。

    这些官员大多一门心思的升官,甚至其中不少直接将部务交给胥吏,可臣所剥离的武器兵刃、工程建设、船舶制造,需要的并不是熟读圣贤书的官员,而是技艺精湛的工匠、擅长计算成本的商人。

    造一座桥真的需要至少一千两白银吗?

    让工部来建,是这样的。

    可据臣所知,在民间,其成本大多只在六百两左右,这四百两便是利润,如果让两支造桥队同时向工部申请项目,那自然是成本更低的得以承建,这样国库就可以省下四百两白银。

    这种事,难道让同为工部的官员们去做吗?官员们会愿意沾染这一个‘利’字吗?”

    朱瞻基动摇了,深深的皱起了眉头,李显穆又轻声道:“陛下,官员们流转各部,京城、地方迁转,怎么会把精力放在这等具体的事务上呢?

    而商人,是愿意的,他们只会感恩戴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