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南宋使者又若事(三) (第2/3页)
议结盟之事。李新宇见南宋有抗南乾的决心,且宋唐联军在越州保卫战中配合默契,便答应了重新结盟的请求。两国签订盟约,约定共同抗击乾凉联军,平分南乾的领土。
陈小荣因在越州保卫战中立下大功,被高宗召回临安,任命为兵部尚书,负责全国的军事防务。他回到临安后,积极改革军事制度,加强军队的训练,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同时,他还与盛唐保持密切联系,协调两国的军事行动,为抗击乾凉联军做准备。
然而,南乾和西凉并未善罢甘休。他们在越州保卫战中遭受重创,但仍有很强的实力。耶律不歌回到南乾后,积极整顿军队,准备再次南下。西凉也在暗中扩充兵力,等待时机。南宋和盛唐面临的形势依旧严峻,一场更大的战争即将爆发。
陈小荣站在临安的城楼上,望着北方,心中充满了坚定的信念。他知道,未来的道路充满了艰难险阻,但他绝不会退缩。他将带领南宋军队,与盛唐联手,共同抗击乾凉联军,保卫中原的故土,恢复大宋的河山。
越州保卫战结束后三月,陈小荣奉高宗之命,再次出使盛唐都城汴梁。此次出行,他不仅要敲定宋唐联军南征的具体部署,更要解决两军粮草调配的争议 —— 自盟约重启,盛唐始终以 “南宋战力较弱” 为由,要求南宋承担七成粮草供应,这对刚经历战乱的南宋而言,无疑是沉重负担。
汴梁城的秋意比江南更浓,朱雀大街两侧的梧桐叶已染成金黄,却挡不住街头士兵们急促的步伐。盛唐将全国精锐集结于汴梁周边,城墙上新增的火炮阵列泛着冷光,处处透着备战的紧张。陈小荣一行刚到驿馆,便被盛唐枢密使郭子仪请往枢密院,不同于上次的轻视,此次郭子仪竟亲自在府门外等候,只是眉宇间的凝重难掩。
“陈大人,越州一战,你以流民义军破南乾军队,这份胆识,郭某佩服。” 郭子仪引着陈小荣步入议事厅,厅内已坐满盛唐将领,目光齐刷刷落在陈小荣身上,有赞许,更多的却是审视。主位上,盛唐皇帝李新宇身着戎装,比去年相见时多了几分锐气,他开门见山:“今日请陈大人前来,是要定南征之策。我朝计划下月兵分两路,一路由李光弼将军率领,从太原攻南乾西京大同;另一路由我亲自领兵,直取南乾南京开封。宋廷需派五万兵马,从江淮北上,牵制南乾东路军,同时将粮草准时运至汴梁粮仓,此事能否办到?”
陈小荣心中一紧,五万兵马已是南宋可调动兵力的三成,而粮草供应更是难题 —— 越州战后,江南粮库空虚,若强行征集,恐引发民变。他定了定神,拱手道:“陛下,五万兵马我朝可凑齐,但粮草供应需容我辩解。江南近年遭水灾、战乱,百姓已无余粮,若承担七成粮草,恐难按时交付。依臣之见,可按两军兵力比例分摊,宋唐各担五成,同时开放两国边境互市,南宋以丝绸、茶叶换取盛唐粮食,既解燃眉之急,也能长久保障军需。”
话音刚落,厅内便响起议论声。盛唐将领秦昊猛地拍案:“陈小荣,你这是故意推诿!越州一战若不是我朝援军,南宋早已丢了半壁江山,如今让你们多担些粮草,竟还讨价还价!” 秦昊是盛唐主战派核心,素来轻视南宋,此番话瞬间点燃火药桶,几名将领纷纷附和,指责南宋 “忘恩负义”。
陈小荣毫不退让,直视秦昊道:“秦将军此言差矣。宋唐结盟,本是平等合作,而非一方依附另一方。越州之战,我朝流民义军伤亡逾万,江南百姓捐粮捐钱,亦付出巨大代价。若只谈盛唐之功,不提南宋牺牲,何来‘盟约’可言?” 他从怀中取出江南粮价清单与流民安置册,递至李新宇面前:“陛下可看,江南粮价已涨至战前三倍,多地出现人吃人的惨状。若强行征粮,恐激起民变,届时不仅粮草难供,南宋内部动荡,反而会拖累南征大计。”
李新宇翻看清单,眉头越皱越紧。郭子仪见状,适时开口:“陛下,陈大人所言有理。粮草之事若处理不当,确实会动摇根基。臣以为,可先按五成比例分摊,同时派官员前往江南,协助南宋疏通粮道,开放互市之事也可试行。” 李新宇沉吟片刻,最终点头:“就依郭枢密使所言。陈大人,五万兵马与粮草需在下月十五日前抵达汴梁,切勿延误。” 陈小荣松了口气,躬身应下,却未察觉秦昊眼中闪过的冷光。
离开枢密院,陈小荣即刻派人回南宋传信,催促兵马与粮草筹备,自己则留在汴梁,协调粮草运输路线。按照约定,南宋粮草将从江淮经黄河水运至汴梁,盛唐需派船队护送。可三日后,负责护送的盛唐将领却突然换成了秦昊的部将吴谦 —— 此人素来蛮横,与秦昊一样敌视南宋,陈小荣心中隐隐不安,却也只能叮嘱随行的南宋粮官小心应对。
半月后,陈小荣接到急报:粮船行至黄河中段时,遭 “水匪” 袭击,三船粮草被劫,两名南宋粮官遇害。他急忙赶往汴梁码头,只见归来的粮船伤痕累累,船夫们惊魂未定,南宋粮官李福浑身是血,跪在地上哭诉:“陈大人,那些根本不是水匪!他们身着盛唐军服,行动有序,分明是故意劫粮!吴谦将军不仅不阻拦,反而率军退至下游,眼睁睁看着粮船被劫!”
陈小荣心头一震,立刻前往枢密院找郭子仪。刚到府门外,便见秦昊与吴谦并肩走出,秦昊冷笑:“陈大人这是来告状的?不过是些水匪劫粮,竟要惊动枢密院,南宋怎如此不堪?” 陈小荣强压怒火:“秦将军,粮船遇袭时,吴谦将军的船队就在附近,为何不救援?况且‘水匪’身着盛唐军服,此事定有蹊跷,还请郭枢密使彻查!”
郭子仪将陈小荣请入府中,叹道:“陈大人,实不相瞒,秦将军已向陛下进言,称是南宋粮官私通水匪,监守自盗。陛下虽未轻信,但朝中非议颇多,若无证据,恐难彻查。” 陈小荣深知秦昊是要借此破坏盟约,若不能自证清白,不仅粮草之事会被刁难,南征大计也可能泡汤。他沉思片刻,道:“郭枢密使,能否借我一队人马?我亲自前往事发地,定能找到证据。”
次日,陈小荣带着二十名亲信,沿黄河逆流而上。行至事发水域,岸边芦苇丛中仍留有打斗痕迹,他命人仔细搜寻,终于在一处浅滩发现几具 “水匪” 尸体 —— 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