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说战便战(一)上 (第1/3页)
长安,太和殿。
鎏金铜炉里燃着南海进贡的龙涎香,青烟如丝,缠绕着殿内二十四根盘龙柱缓缓升腾。新帝李新宇端坐于九龙宝座之上,玄色龙袍上用金线绣就的五爪金龙,在晨光透过菱花窗洒入的光影里,仿佛要挣脱衣料束缚,腾跃而出。他登基不过三月,眉宇间尚带着几分青年天子的锐气,却已在眼神深处藏了历经夺嫡风波沉淀下的沉稳 —— 那是一种既能纵马踏破贺兰山阙,也能提笔安天下的帝王气度。
“陛下,五国使者已至殿外,等候觐见。” 内侍监总管李德全躬身禀报,声音压得极低,却难掩语气里的紧张。他跟随李新宇多年,深知这位新帝看似温和,实则骨子里比先皇更烈,此刻五国使者联袂而来,绝非寻常朝贡。
李新宇指尖轻轻敲击着宝座扶手上的玉饰,目光扫过殿下文武百官。左列首位,宰相裴度一身绯色官袍,鬓角微霜,正垂眸沉思;右列,兵部尚书郭子仪之孙郭承祐铠甲未卸,显然是刚从军营赶来,脸上还带着风霜。满朝文武皆敛声屏气,殿内静得能听见香炉里火星爆裂的细微声响。
“宣。” 李新宇的声音不高,却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如同冬日里破冰的第一缕阳光,瞬间驱散了殿内的凝滞。
随着李德全尖细的唱喏声,殿外传来整齐的脚步声。先是五位身着异域服饰的使者并肩而入,身后跟着各自的随从,捧着装着 “国礼” 的锦盒,神色倨傲地穿过丹墀,在殿中站定。
为首的是东辽使者巴图,他身材魁梧,穿着貂皮大氅,腰间挂着镶嵌宝石的弯刀,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殿内,最后落在李新宇身上,却并未按盛唐礼制跪拜,只是微微躬身:“东辽大王上使者巴图,见过盛唐皇帝。”
紧随其后的北燕使者慕容柴,身着赭色长袍,头戴金冠,语气带着几分刻意的傲慢:“北燕使者慕容柴,奉陛下之命而来。听闻盛唐新帝登基,特来‘道贺’。”
此外,还有后赵使者裴罗斯、南乾使者耶律亮,以及西凉使者金春秋。五人之中,除了西凉使者金春秋神色略显恭谨,其余四人皆是昂首挺胸,眼神里满是挑衅 —— 仿佛不是来朝贡的使者,而是来下达通牒的霸主。
李新宇端坐在宝座上,目光平静地掠过五人,没有立刻开口。他清楚,这五国使者此刻联袂而来,背后定有勾结。东辽自先皇时期便与盛唐时战时和,如今趁着盛唐皇权更迭,蠢蠢欲动;北燕去年刚在安西都护府与盛唐发生摩擦,损失惨重,此次前来怕是要讨要 “赔偿”;后赵、西凉则是见风使舵,想趁机捞取好处;至于西凉,虽一向依附盛唐,但此次被另外四国裹挟而来,态度也变得暧昧不清。
“诸位使者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 裴度见气氛凝滞,率先开口打破沉默,“陛下已备好宴席,待朝会结束,便为诸位接风洗尘。不知诸位今日前来,除了道贺陛下登基,还有何要事?”
裴度话音刚落,东辽使者巴图便向前一步,从随从手中接过一份羊皮卷轴,展开后用生硬的汉话说道:“盛唐皇帝陛下,我东辽大王上有令:去年冬季,东辽草原遭遇雪灾,牛羊死伤无数。盛唐与东辽世代‘友邦’,当互帮互助。大王上希望盛唐能赠予东辽粮食十万石、丝绸五千匹,以解燃眉之急。若盛唐应允,东辽愿与盛唐永结盟好;若不应……”
巴图故意停顿了一下,眼神扫过殿内的武将,嘴角勾起一抹嘲讽:“若不应,东辽的铁骑,随时可以南下,到时候,恐怕盛唐的百姓,又要流离失所了。”
“放肆!” 郭承祐猛地向前一步,手按在腰间的佩剑上,怒声喝道,“尔等区区东辽使者,也敢在我盛唐朝堂之上威胁陛下!信不信本将现在就斩了你,将你的头颅送回东辽,让你们大王上知道我盛唐的厉害!”
巴图却丝毫不惧,反而冷笑一声:“郭将军莫要动怒。我只是实话实说罢了。如今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