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不想上梁山 > 第349章 见小利而忘大义

第349章 见小利而忘大义

    第349章 见小利而忘大义 (第3/3页)

是“城西括田所”或“西城公田所”。

    政和初年,宦官杨戬管理朝廷后苑作。一次,徽宗到延福宫视察工程进度,杨戬向他讲述延福宫的美好前景。徽宗望着一个个半拉子工程,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责怪杨说,等到30年后才能让朕住进延福宫吗?

    皇上走后,杨戬闷闷不乐,非常担心自己的前程。手下胥吏杜公才建议,汝州土肥水足,有许多闲地可以种稻谷,何不派人耕种增加收入?杜公才很快拿出在汝州设稻田务垦荒的实施方案。

    徽宗对这个开垦荒地为公田、收获由耕者与内府平分的双赢方案非常赞许,很快御批由杨戬主持稻田务的工作。

    其实杜公才说的汝州有荒地是宋初的时候,杨戬派小宦官李彦和杜公才带着大队人马到汝州查勘后,大吃一惊:哪里有荒地可开垦?

    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杜公才出了一个主意:“立法索民田契”。就是专门公布一个法令,提出查阅老百姓的土地契约,但由于许多土地是代代继承或是辗转转让,或是垦荒而来,田契的原始记录有时候官府都没有存档,何况个人?

    一直推磨找下去,总会有没有田契的时候。李彦就把没有田契的地作为公田丈量算出亩数,所收由稻田务与耕者平分,把现业主迫为佃户

    去年时,杨戬上书将稻田务改为公田所。公田之法由汝州向京畿、京东、河北等路推行,括取天荒、逃田、废堤、弃堰、河滩、淤地、湖泊边地等皆为公田。

    公田所设在汝州,受害最大的是汝州人。汝州鲁山全县的田全部括为公田,“由是破产者比屋,有朝为豪姓而暮乞丐于市者”,不少人被逼上梁山。

    但这个办法立竿见影,很快就产生不菲的收入。徽宗非常高兴,提升杨戬为彰化军节度使,从此权倾朝野。杜公才也因此被杨戬提拔为观察使。

    杨戬既然投身三皇子门下,保不齐会截流部分所得与三皇子。滕府尹作为其驾前另一臂膀,也想弄些钱进献再正常不过。

    只是因此来薅王伦的羊毛,未免让人不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