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根据地的巨大发展!实力暴增! (第2/3页)
417兵工厂目前已经完全消化了大同的缴获。”
“目前已经可以自主生产步枪,在首长离开根据地的这几个月里,兵工厂生产出了步枪1600余支。”
“其中1400支是仿德国毛瑟步枪(跟中正式差不多)。”
“两百支是结合了美国M1加兰德步枪和苏联SVT-40步枪的优点,生产出来的一款半自动步枪。”
“目前还在测试当中,还未命名,等到首长检阅后命名。”
“掷弹筒生产出了360余具,82毫米迫击炮70余具。”
“迫击炮弹,目前生产出了4700余发,山炮炮弹生产出了700余发。”
“88毫米火箭弹生产出了两百余发,107毫米火箭弹生产出了430余发。”
“其他弹药方面,子弹生产出了一百零三万余发,手榴弹二十万枚,地雷十二万枚。”
“其余炸药,其他弹药若干。”
417兵工厂厂长汇报道。
417兵工厂就是四分区兵工厂的代号,以兵工厂建成的那天命名。
陈铭听到兵工厂这段时间生产出来的武器后,简直比入洞房都还要高兴,虽然他现在还没入过洞房,只是比喻。
陈铭把战略重心放在晋北,不就是为了这些东西嘛。
如今大同周边除了大同一座孤零零的城市,基本处于独立支队的控制范围内。
大同周边以及绥远,察哈尔的很多矿产,全都掌握在了四分区的手里。
这些矿产产出的大量物资,供给了兵工厂的生产和研究,可以为部队源源不断的武器弹药。
以前那种三枪八路,缺少武器弹药的情况,将会一去不返。
战士们再也不用打两枪就拿着大刀长矛冲锋挥洒热血了。
这就是陈铭把战略重心放在了晋北以及塞外的目的。
靠着自己的徽章组,在消灭鬼子的同时,可以利用该地区的丰富矿产,最大化的培养咱们自己的军工生产能力。
一支部队能打不算什么,因为他们再强,也只是局部地区发挥作用。
可培养出了强大的武器弹药后勤生产能力,那是能影响全局的。
战争的本质,其实就是比拼后勤。
爹有妈有不如自己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只有自己生产的,心里才有底气。
如今的417兵工厂,已经拥有了给全局输血,持续性的支援其他部队的能力。
这让陈铭欣喜无比。
“好,等待会儿结束后,咱们一起去看看咱们的兵工厂。”
陈铭高兴的说道。
除了兵工厂,其他的后勤单位也由后勤部长李柱领衔汇报。
从医疗物资的生产,药品的储备,棉衣棉裤生产,粮食的储存等等方面,全都进行了一个汇报。
可以说,现在的根据地,就像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每时每刻都迸发着活力。
“根据地的发展,说是每天都日新月异也不为过啊!”
听完所有汇报后,陈铭不由得感慨道。
只要团结起来,中国人民发挥出来的力量,可以震惊世界。
世界上有哪一个民族,能在我军这种强敌环伺的敌后战场发展到这种程度?
最后,陈铭站起身,为这场会议发表最后的总结讲话:
“今天坐在这会议室里,听着各单位的汇报,我心里头热得很。
咱们从几年前一个区小队刚扎根时的“一穷二白”,到如今兵强马壮、粮满仓。
这每一步走得不容易,每一份成绩都浸着咱们和老百姓的血汗,我得先给在座的各位,也给根据地所有军民,道一声“辛苦了”!
还记得咱们刚来时是什么样吗?
那会儿鬼子的炮楼在咱们眼皮子底下立着,伪军三天两头来搜刮,老百姓吃了上顿没下顿,不少人穿着露棉花的破棉袄,冬天里冻得直打哆嗦。
咱们的部队呢?枪是“万国造”,有的战士三个人凑不出两支完整的枪,子弹更是金贵,打靶都得省着用,夜里站岗连件厚大衣都轮着穿。
可那时候咱们没怕过,为啥?因为咱们知道,只要跟老百姓一条心,就没有熬不过的苦、打不赢的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