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苏军震惊!加大援助! (第2/3页)
兵为主的八路,包围在了包头。
以现在的情况,这支装甲师被切断了补给还是一支孤军,被消灭是迟早的事。
了解了独立支队的情况后,慈父的心思发生了一些转变。
现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正在惨烈的鏖战中,双方都在不停的往里面投入军队。
在这个关键时期(德军进攻阶段是7-11月,苏军反攻是11-次年2月),远东地区是绝对不能有威胁的。
要是能多援助一些装备,让独立支队继续发展,把鬼子关东军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那是再好不过的买卖了。
于是
“不错,这一仗咱们没白打,前段时间的酒也没白喝。”
“两个师的装备,加上一些条件的松口,咱们这次不仅消灭了小鬼子,还极大的壮大了自己。”
陈铭很高兴。
苏军援助的武器变多了,新增了一个师的装备。
这个师还不是之前那样普通的师。
这意味着,他将拿到上百门的野炮,以及大量的武器弹药。
最关键的是,这批武器是不花钱的,不像后来的援助,是要还账的。
对于陈铭来说,这简直就是白给的东西,拿到手中能不香吗?
至于这批装备的条件是吸引鬼子关东军的注意力,对于陈铭来说,那是顺手的事儿!
就算苏联不提,陈铭也要和鬼子关东军掰掰手腕。
“等拿到了这批火炮,咱们的炮兵支队也能正式组建起来了。”
两个师的火炮,那就是96门野炮,48门反坦克炮,还有120毫米迫击炮36门。
这么多的火炮,加上独立支队原有的火炮,组建一个炮兵支队完全没有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军工技术的援助。
毕竟远东军的运输线就靠着一个西伯利亚铁路维持着,他们自己运输补给都困难。
从远东军的驻地在运到独立支队的驻地,又是一道苦难。
与其每次运输都耗费巨大,还不如直接把生产设备也运过来,让独立支队自己生产。
当然,苏军也没那么大方,给的技术都是轻武器技术以及小口径火炮技术。
大口径的火炮以及炮弹生产技术,对于各国来说都是核心技术,不可能轻易给出去。
野炮的炮弹补给,依旧还要靠援助。
但就算是这样,这批援助的价值依旧非常巨大。
陈铭现在在军工生产方面,愁的不是原料不够,而是设备不够。
毕竟当初大同的缴获有限,鬼子的军工设备大多都在东北地区。
大同的设备并不多,多是生产原料运往其他地方生产的工厂。
如大同石墨厂,大同炼钢厂,大同糖厂等等。
手中的工业设备有限,兵工厂的生产效率自然受限。
对于陈铭来说,原料肯定是不缺的,根据地这么大的地盘物资矿产丰富,就算生产效率扩充五倍都能供应上。
缺的是足够的生产设备。
而有了这批援助的机床和技术,纵横千里的根据地的矿产物资就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了。
有了设备和技术,兵工厂技术人员的培养速度也能变快,为以后的工业化打好基础。
可以说,得到了这批武器,独立支队的战斗力能实现跨越性的提升。
“果然啊,尊严和发展都是打出来的,等着别人施舍,腰杆子一辈子都硬不起来。”
“咱们自身硬,别人才会正眼看你。”
独立支队总结会议上,陈铭笑着说道。
“不错,老陈的这句话说得深刻啊,咱们能发展到如今的程度,靠的是咱们自己一枪一枪慢慢打出来的。”
“小鬼子为什么怕我们,咱们的根据地为什么会这么大,咱们为什么能站稳脚跟?”
“靠的就是咱们自己实力强,打到鬼子怕我们!”
“自己强才是真正的强大!”
政委张正则也开口说道。
“嗯,政委说的对,咱们要继续变强,强大到谁都不能忽视我们的存在。”
“要让世界各国都看见,咱们国人,脊梁骨也是挺得板直!”
“马上要入冬了,等装备到了之后,要趁着冬天这段时间加紧训练,明天开春之后必须把队伍编练起来。”
陈铭开口说道。
苏式火炮和日式的不同,想要熟练使用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
不过还好苏式火炮属于傻大粗的类型,操作比较简单,操作的难度不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