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 第259章 参谋长论战!

第259章 参谋长论战!

    第259章 参谋长论战! (第2/3页)

有这样的可能。”

    “假如我是鬼子,我就会考虑这条路线,选择最不可能的可能,出奇制胜。”

    “声东击西,先把包头的装甲师团解救出来,就能解放一支强大的力量。”

    “到时候有了装甲师团这支力量的加入,再加上其他的几个师团,实力会更强大,胜算也最高。”

    “后续哪怕进攻不顺,装甲师团也是已经保住了,丢的不过是一座没有了价值的包头罢了。”

    “而第一种路线,虽然风险低一些,但若是进攻不顺僵持了下去,或者直接是进攻不顺,无奈撤退。”

    “那包头的装甲师团就彻底没有希望了。”

    “一次大规模战役,可不是说发起就发起的。”

    “而那时包头的鬼子被我们围了一个冬天,不说弹尽粮绝但也差不多了,绝没有再坚持几个月的可能。”

    “一个失去后勤半年甚至更久的装甲师团,比一个普通的鬼子丙种师团好收拾。”

    陈铭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参谋长听完后,恍然的点了点头,感慨道。

    “果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论需要时间检验,实践也需要知识为根据。”

    他感慨完后,又问道:“那我们的部署是不是需要调整一下?”

    陈铭摇了摇头:

    “不用,战争指导的艺术在于解决主要矛盾,敌人进攻路线的分析,不需也不可能穷尽所有的路线。”

    “应该遵循抓大放小,优先研判交通干线、资源要地等战略命脉。”

    “因势而变,根据战场阶段如防御、相持、反攻的动态调整重点。”

    “还要发挥人民战争的作用,依托群众情报缩小研判范围,在关键区域实现精准打击。”

    “对于满蒙边境,派一些侦察骑兵和发动群众监视就好了。”

    “我们的重心,还是要放到平绥铁路这条路线上来。”

    参谋长点了点头:“我明白了。”

    “嗯,继续分析吧。”陈铭开口说道。

    “是。”

    参谋长继续分析道:“我们以平绥铁路这条路线作为鬼子关东军进攻路线分析的话。”

    “我认为,我们可以采取拦一个,打一个的战略。”

    “鬼子关东军和华北的鬼子,我们拦住华北的鬼子,专打鬼子关东军。”

    “对于华北的鬼子,我们可以派一员善守的指挥员防守,加上其他根据地协同作战,让华北的鬼子无法和鬼子关东军有效协同。”

    “对于鬼子关东军,我们不以歼灭围困的战车第三师团为首要目标,把他当成饵,通过空间换时间,层层消耗鬼子远道而来的援军。”

    “利用其“救援心切”的心理,所有战术都围绕“让你来得更急”来设计。

    “可以把阻击区设置成三层,逐层消耗鬼子。”

    “第一层为外围游击区,以小股精锐部队不断袭扰。”

    “咬一口就跑,专打后勤辎重、侦察分队,炸毁桥梁、破袭道路,在水源埋设腐烂动物尸体污染水源。”

    “目的是拖延行军速度,疲惫其精神,让他们从进入根据地的第一天就不得安宁。”

    “第二层为主力阻击区,利用有利地形如阴山山脉的隘口、河谷,构筑主阻击阵地。”

    “在此地,需要一位善于防守的悍将,打一场硬仗。”

    “迫使鬼子展开主力攻坚,予以最大杀伤。让日军每前进一步都付出鲜血的代价。”

    “打完后放开防线,让鬼子进来,进入第三层阻击层。”

    “第三层为决战层,鬼子关东军两个师团被层层剥皮,伤亡惨重,锐气尽失。”

    “终于看到包头城墙时,他们面对的将是一支以逸待劳、士气高昂的胜利之师。”

    “把鬼子放进来后,主力迅速从两翼合拢,与后面的阻击部队一起,将突入的鬼子援兵包围在一个狭窄的区域内。”

    “此时,我们的部队在内线,反而形成了对日军援兵的内外夹击之势。”

    “利用我们炮兵支队强大的炮火力量,加上火箭炮的巨大威力,歼灭这支来犯的鬼子关东军,一举奠定我们的优势!”

    参谋长将他的分析说了出来。

    利用信息差和情报优势,让鬼子误判独立支队的实力。

    鬼子关东军和关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