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 第260章 整顿风气!陈铭想找老政委

第260章 整顿风气!陈铭想找老政委

    第260章 整顿风气!陈铭想找老政委 (第3/3页)

新兵营离开后,陈铭朝着政委说道:

    “触目惊心啊,新兵营是补充主力部队的血液,要是连血液都坏了,部队还能打仗吗?”

    “虽然明年我们就要与鬼子有一场大战,各部队都在积极备战。”

    “但风气这种东西,必须要扼杀在摇篮当中。”

    “我宁愿少打一场胜仗,也不愿意部队烂掉。”

    “这不是撤职一两个干部的事情,是需要上上下下的进行全面整顿。”

    “你给我拿一个章程出来,要是感觉到困难不好下手,或者有什么顾忌,我可以请老政委帮忙。”

    陈铭这次是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刹住部队的这股自大浮躁的风气。

    若是政委的办法起不到效果,陈铭只能请老政委来主持局面了。

    “是。”

    张正则下定决心说道。

    他知道,这是陈铭给他的一个考验。

    刚刚在新兵营说的话,同样是说给他听的。

    能者上,庸者下!

    要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他的能力就达不到要求,需要回后方去学习深造了。

    暗访完新兵营后,几人继续在各部队走访调查。

    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只不过这些问题不明显,在胜利和发展的浪潮之下被掩盖了。

    而这次暗访,则将问题都暴露了出来。

    “有问题不可怕,解决问题就好了。”

    “可怕的是一直没有发现问题,让问题慢慢壮大,壮大到要用挖肉刮骨才能解决时,那就晚了。”

    陈铭感慨道。

    这次几天的行程,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他发现了不少的问题。

    比如文工团塑造得过于夸张,过于个人英雄主义的故事。

    根据地贴的标语不切时期,假大空。

    主战部队风气浮躁等等一系列问题。

    好在发现得及时,处理起来不算困难。

    我党始终以不断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中校准航向,在解决问题中淬炼本领,在修正道路中永葆生机活力。

    几天后,政委张正则拿出了一套处理办法。

    第一,思想整风:用历史的重量,压住虚浮的泡沫

    这是治本之策,旨在唤醒部队的集体记忆与初心。

    举办“军魂展”:不展览缴获的机枪罐头,而是陈列牺牲战友的遗物:

    洗得发白的军帽、磨烂的草鞋、带弹孔的水壶、识字班战士写满歪扭字迹的日记本。

    让战士们知道,我们靠的不是天生神勇,靠的是这些同志用命换来的经验。

    谁忘了本,谁就不配当他们的接班人。

    同时让指挥员们去慰问牺牲战士的家属,让他们亲身感受生命的重量。

    让他们知道,自己要是轻敌导致过大伤亡,牺牲战士的家属们是什么样的。

    开展“寻根运动”:让每个连队请出三位伤痕最多的老兵,讲述部队历史上“最惨烈的一场败仗”和“最难熬的一个冬天”。

    当新兵听到部队曾靠黑豆、树皮度过严冬时,会对碗里的米饭产生新的敬意。

    第二,实战锤炼:用最强的对手,褪去最虚的火气

    这是立竿见影的猛药,旨在重塑对敌人的敬畏。

    组织复盘,选择一次近期代价最小的胜仗,陈铭亲自带领干部,在沙盘上进行“反向推演”。

    “如果当时日军的指挥官再聪明一点,在这里多放一个机枪阵地,我们会死多少人?”

    以此打破“胜利轻而易举”的幻觉。

    第三,制度立规:用日常的准绳,勒紧纪律的缰绳

    这是防止问题复发的保障。

    恢复“挑战式训练”:引入“红蓝对抗”,让部队在训练中自己人打自己人。

    让那些浮躁的军官在复杂地形和刁钻战术面前,亲身体验“被全歼”的滋味。

    设立“战场纪律督导组”:由政委直接领导,专门纠治实战中的轻敌冒进行为。

    对于因傲慢而导致部下无谓伤亡的指挥员,不论战功,立即撤换。

    一套组合拳下去,部队浮躁的风气总算是刹住了。

    一个月后。

    夜色中,政委对陈铭说:“部队的风气,总算踏实下来了。”

    陈铭望着星空,缓缓摇头:

    “治标,未治本。‘骄傲’这个心魔,是我们一辈子都要打的仗。”

    “它打不垮我们,就会在我们每一次胜利后,伪装起来,卷土重来。”

    他转过身,目光在黑暗中如炭火般灼亮:

    “所以,我们这支部队的使命,不光是消灭外面的鬼子,更要时刻清剿自己心里那个‘骄傲的鬼子’。”

    PS:你们国庆都在玩吗?不会只有我一个人在码字不能出去玩吧,我的三万字存稿啊,要是还在,我现在应该在海边吹着海风仰望星空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