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辽地的大阵 (第1/3页)
猎户,也就是李大忽悠,其实最初也不是一直都在干坑蒙拐骗的生意的。
当然,其中没有什么“不得已而为之”或“难以言说的苦衷”,纯粹就是偶然一次尝试骗了个路过的行商以后,发现这样来钱实在容易,这才从此走上以坑蒙拐骗为生的日子的。
毕竟,比起动动嘴皮子,打猎多辛苦啊。
但此时此刻,李大忽悠无比后悔自己拿这个故事到处骗钱,结果骗到了个母夜叉,眼看着连命都要没了!
和淳朴的李大爷不同,对于李大爷这种一辈子都没出过几次村的老农来说,“死人”是天大的事,尤其是和冻死、饿死、被大虫咬死之类的死法截然不同的被人杀死,那是他一辈子都没听过多少的故事。
毕竟,北地人少,辽地这般苦寒的地方,人就更少了,人口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地方上这种村子又是从南到北互相都认识的,拌嘴、打架是常有的,闹出人命来,那可新鲜。
这也和地域气候有关,像是南方地区,自然资源丰富,而中原人南迁后,挤压了原本的土人的生存空间,两方自然而然就对抗了起来,以便获得更好的生存空间,如“土楼”一般家族、族群聚居的社区型建筑就是因此而产生的。
在这种情况下,族群之间互相掠夺资源、乃至见了人命,那是再常见不过的了,这种习气极深地影响到了南部地区的人,在近现代还未彻底禁枪的年代里,曾经经常闹出动乱,甚至产生了以地方宗族、族群势力为首的黑色势力群体,把上面派下来的查案人员都杀了好几次,直到开动了军队力量才真正勉强按住了地方……
咳,扯远了,再说回辽地。
辽地苦寒,自然资源贫瘠,恶劣的环境让这里的人们面临的更多的考验是来自大自然的,是以这里的人们更愿意抱团生存,哪怕素不相识,只要一说都是辽地的人,自然就愿意形成一种“同盟关系”,这是长期生活在残酷的寒冷地带所带来的、骨子里的生存法则。
道理很简单,不抱团,就会饿死、冻死。
所以,这里的人很少发生目的为掠夺资源的殊死搏斗,大多数出现人命官司的时候,反而是因为“侠气”,为了一个“仗义”,这也是寒冷气候下产生的生存习惯——
在同类资源匮乏时帮一把,轮到自己资源匮乏时,也能获得帮助,同时更恶劣残酷的环境也让这地方的人对血缘和贞操并不在意,许多野人靺鞨部族的族长,往往可能养了十几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长期以来女人当男人使的(女人一样需要打猎、种地、放牧等劳作)社会劳动分配下,女人的地位也远远高于中原地区和南部地区,这是生产资料所属权和社会劳动分配所决定的。
因此,在李大爷眼里,慕容如烟凶归凶,但是仅仅因为被骗而杀人,不至于,真不至于。
可对于“见过世面”的李大忽悠就不同了,李大忽悠可是听说过武者杀人不眨眼的故事的!
辽地虽然武者势力并不多,但也有那么几个,听说所处的地方偏远,朝廷不怎么管,行事更是恣意……
自己得罪了这些武者,还能有活路?
指不定就像镇上的说书先生讲的江湖故事里那样,真让人随手杀了!
是以他心底怕的要命,恨不得自己从没有骗过这几个人,更卖骨头珠子!
不,他现在都恨不得自己当初根本就没见过那什么破“雪娃娃”了!
“你口中的那个‘雪娃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张承道才问出口,李大忽悠又是吓尿了裤子。
“大人,我我我,我真不知道啊!那就是我眼花了!眼花了啊!我不是人,我是畜生,我罪该万死,大人,您放了我吧,求求您了!”
他一边求饶,一边哭,脸上的鼻涕都流到了嘴里,看得张承道一阵反胃。
而且对方都被吓成了这个样子,满嘴胡言乱语的,实在不好问话,张承只得安抚道:“你放心,只要你讲清楚了那‘雪娃娃’的事,我自然保你不死。”
大约看张承道说的诚恳,李大忽悠总算冷静下来,哑着嗓子开了口。
据李大忽悠所说,他其实也没怎么看清那个“雪娃娃”到底是什么东西,就是一片白花花的样子,看着和雪一个色。
因为没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