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9 现场演示 (第2/3页)
看着显示屏,修长的手指在控制屏上上下翻飞迅速操作,直接调出预设的程序模块,流畅得输入复杂的参数。
跟过来的科学家们,尤其是贾青云和他团队的成员看得神色复杂,又不敢错过任何一个关键细节,又忍不住感慨。
江南到基地才几天,听说还抽空去清大复试组拿了个复试第一。
不仅拿出三套有理有据想法大胆的预案,而且对这些专供实验室的机器这样熟悉。
能做基地总负责人……看样是真有两把刷子。
贾青云就站在距离江南最近的位置,把江南从头到尾的操作全都看在眼里。
他的视线紧紧锁定着屏幕上江南输入的第一个数据,沉思着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你的算法模型考虑了热变形引起的非线性扰动吗?这是我们之前几次尝试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
江南操作的动作没有丝毫停顿,一边输入参数一边头也不回得回答:“早就考虑进去了。我在实时误差修正算法中嵌入了一个基于实时温度反馈的补偿因子,具体模型参数在刚才会议上的第二张流程图链接中有详细标注。这个因子会动态调整控制器的输出,以抵消因热膨胀导致的微米级形变。”
说话间,他已经输入好所有数据启动模拟,并把操作台上的小屏直接投到实验室中央的特大屏幕上。
所有人随之抬头,几秒钟后数据流开始飞速滚动,代表两个工件台位置误差的曲线逐渐开始显现。
一开始,曲线在预设的阈值范围内呈波浪型平稳波动,符合之前的假设。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代表其中一个工件台的误差曲线陡然开始攀升,数值很快超过了江南预案中给出的阈值上限,甚至逼近了他们之前实验失败时的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