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8章 互联网泡沫 (第1/3页)
预判是科学决策的一部分!
预判了美国发展金融和科技的两大重点后,上官不坏现在除了上课就把更多的时间泡在图书馆,不是深圳中学的图书馆,而是深圳大学的图书馆。疯狂吸收金融和科技方面的知识,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是很难在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里面获利的。
而帅气的上官不坏让深圳大学的女大学生们印像深刻。而青春靓丽的深圳大学女大学生也让上官不坏看花了眼,她们的奔放和热情让高中的小女生完全不具有可比性。也许在深大会有一段故事呢,上官不坏很期待,但当下他在努力的学习。
昨天看的是投资理念与方法类的书籍《聪明的投资者》:本杰明·格雷厄姆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价值投资之父”,强调投资与投机的区别,着重阐述安全边际和长期投资的理念,对建立稳健的投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今天看的是《股票大作手回忆录》:由埃德温·勒菲弗根据杰西·利弗莫尔的经历编写而成,以故事形式展现利弗莫尔的交易生涯,揭示市场心理和交易策略等,帮助投资者理解市场的复杂性和人性在投资中的作用。
《查理宝典》:查理·芒格的智慧结晶,涵盖其生平、学习和决策方法等,为读者提供独特的看问题角度和投资中应遵守的准则,有助于提升思维方式和决策能力。
《怎样选择成长股》:菲利普·费雪所著,书中详细阐述了寻找优良普通股的原则、买入和卖出的时机等内容,对成长线投资都有重要指导意义。
这些书籍里面的知道让上官不坏如海绵般的尽全力吸收过滤。光有理论没有实操是不行的,所以上官不坏一直催着自己老爸通过香港公司去开可以炒美国股的账号,还有炒期货炒汇率的相关账户。
上官不坏同时努力研究当下令美国股民最痛苦的事件:互联网泡沫!
互联网泡沫(又称科网泡沫或dot泡沫)是指自1995年至2001年间,在欧美及亚洲多个国家的股票市场中,与科技及新兴的互联网相关企业股价高速上升,随后又急剧下跌的投机泡沫事件。
以下是互联网泡沫的相关介绍:
产生背景技术背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人类文明进入了计算机革命时代。1995年10月24日,“联合网络委员会”通过了一项有关决议,将“互联网”定义为全球性的信息系统,这一决议的发布奠定了互联网信息全球化的基础。
经济背景:1995年至2000年,美国宏观经济持续向好,流动性环境长期宽松,信息技术产业崛起,大量资金涌入。
互联网泡沫形成原因:
过度乐观预期:互联网技术的崭露头角,让人们对其未来发展潜力充满无限遐想,认为它将彻底改变商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导致对相关企业价值评估过高。大量资金涌入:投资者纷纷追逐互联网领域的投资机会,使得初创企业轻易获得大量资金,部分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