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修复完成! (第2/3页)
舌地讨论了几句,最终达成了共识,并将每个人的任务分工下去,各自去准备了。
而李悠南同样需要进一步去好好测量那件国宝的相关数据参数。
忙碌的时候,李悠南忽然想到了一个很蛋疼的事情。
自己是来拍摄视频的。
虽然说这只是为了去那三个地方打卡的幌子,但是眼下的故宫修复之旅确实是一个很有内容看点的素材。
然而现在他成了修复者,自然而然就没有办法当这个视频拍摄者了。
他很快调整过心态。
算了算了,相比于拍摄视频素材,还是修复国宝这件事情更加意义重大。
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事,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当所需要的工具、材料、设备等等东西都准备妥当以后,李悠南这边需要的参数数据也都准备好了,被他记录在一个小本本上。
接下来就是正式的修复环节。
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国宝的所有部件都被转移到了一个专门腾出来修复国宝的修复师工作间里。
然而当李悠南进去的时候,还是愣了一下子。
只见好几个摄像机——还是那种做过特殊处理、没有曝光闪光的摄像机——固定在工作间里面。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李悠南在央视上见过的、熟悉的记者。
此时,院长正在和记者聊着什么。
啊?央视的人也过来了吗?
李悠南还没反应过来,院长已经带着记者走了过来,对记者介绍道:“这位就是我刚才跟您说的,我们这一次修复这件国宝的主要修复师,李悠南。”
美女记者对着李悠南甜甜一笑,说:“李老师,咱们是同行哦。”
李悠南愣了一下子,对方才又继续说道:“都是媒体人嘛。”
李悠南顿时哑然一笑。
而后记者表情认真起来解释道:“是这样的,我们也是刚刚接到的任务。因为这次修复的国宝意义重大,我们打算全程将修复过程拍摄下来,今后作为纪录片的素材。这个素材当然不一定只用于一部纪录片,另外呢,也会试着往上报一报,看看能不能让这段新闻上央视联播。”
院长在一旁补充道:“修复的过程,本来就是要留影像资料的。”
李悠南一时间有些高兴,原本他还想着自己来主持修复,就没人帮他拍视频了,没想到央视最专业的工作人员直接插手进来。
虽然他们拍出来的素材不一定能直接给到自己,但也没关系,只要拍下来了就行。
当然,他也很清楚,对方记录下来的修复过程,最终可能并不会突出表现他这个人,甚至未必会出现他的名字,肯定是以“故宫博物院修复了清朝某某国宝级文物”这样的视角来展现的。
但同样还是那句话,没什么关系。
能在央视上面露一次脸,而且还是作为主要工作人员,就算是后面截取片段,做一两个切片,也不是一般网红能够碰瓷的。
简单闲聊了一下,李悠南便开始认真工作了。
在这个过程中,那些重量级的专家们纷纷成了李悠南的助手,给他打下手。
当他们近距离感受李悠南的手艺时,那种与天才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带来的冲击才愈发明显起来。
这时候,每个人给李悠南的定义都是“天才”。
休息的时候,大家自然也会和李悠南闲聊,想了解他的手艺为什么这么高明。
李悠南不可能解释系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