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破冰 > 第七章 八方来援

第七章 八方来援

    第七章 八方来援 (第3/3页)

便已经哥前哥后地叫着,尤其对赵阳肚子里那些“奇闻轶事”感兴趣,经常趁着休息的间隙来讨教。

    “哇,这橘子水分真足,替我谢谢阿姨啊。”

    “吃人嘴短”,在杨明的软磨硬泡下,赵明讲起了自己和老沈在唐山与当地恶霸对峙的经历,到底是新华社的笔杆子,只需要稍加组织语言就能做到跌宕起伏且高潮不断,听得杨明全神贯注,连背后一群人簇拥着走来都没发现。

    “都聚一聚,武主任和罗主任来看大家了。”

    领头的是郭坤,作为队长的他平日除了要完成训练,还得兼顾物资筹备和行政对接的工作,可谓是整个考察队最忙的人。

    有他介绍,三三两两坐在跑道旁的队员们也明白来了大领导,赶紧爬起身子快速列队,那整齐划一的动作简直就是这几天训练成果的最佳证明。

    两位主任的讲话并不长,除了叮咛嘱咐队员们一定要注意身体安全外,就是转达全国各地人民对于此次赴南极考察的殷切期盼。

    其中有几件礼物引起了赵阳的注意,一是一大箱信件和红领巾,它们来自各民族的少先队员,郭坤随意拆了一份信朗读,字里行间的希望和鼓励格外真挚,让不少女队员悄悄抹起了眼泪。

    还有两瓶白莲花酒则是来自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的学生,他代表八三届全体研究生表态,说时刻准备着投入南极科学考察中去。

    礼物中相对比较“贵重”的是一批手表,表面圆盘上还印着南极洲的地图标记和“海鸥”的品牌名,它们由天津手表厂在短时间内专门设计和生产,并由厂长代表全场职工专程送来北京。

    另外还有一些书画和雕塑,作者的身份虽有不同,但其中蕴含着的鼓舞和激励却都那么饱满,让队员们的斗志愈发高昂,大家伙摩拳擦掌,恨不得立马就大干一场。

    “同志们,这次赴南极开展科学考察工作并建立长期考察站的任务是艰巨的,但就像你们看到的一样,考察队并不是在孤军奋斗,党中央和全国人民都将成为你们的坚实后盾。”

    “南极的冰雪固然可怕,但八方有援的中国科考队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完成任务,我刚才也和郭队长说了,85年的第十三届《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我们中国的代表团一定要坐到协商国的席位上去。”

    在郭坤的带领下,592名考察队队员一起喊响了口号,那声音里充斥着决心和“外国人行我也行”的倔强,与不远处圆明园遗址所代表的屈辱过去对比鲜明。

    但和此时赵阳的热血喷张截然不同,1200公里外上海弄堂的狭窄小屋中,李燕正遭受着来自至亲之人的冷眼相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